马先生展示家传元代夜光梅瓶。
昨天上午,家住南京建邺区的马先生,抱着一只高约50厘米的青花瓷瓶来到本报,称这是元朝青花瓷瓶、三代家传的宝贝,希望寻找伯乐收藏。马先生还特别说明,这只瓷瓶在黑暗处能发出萤光,已请北京方面的专家鉴定过,估价达数亿元之巨。“我是想出售它,用赚得的钱创办属于自己的实业。”马先生说。然而,记者带着马先生来到位于南京大行宫处的一家文物公司,一位姓肖的专家在察看后指称,这是一个高仿品。北京的专家则告诉记者,不能确定马先生的瓷瓶为元青花。
初识元青花瓷瓶
记者看到这只青花瓷瓶,瓶口宽约4厘米,仅容两指出入。瓶身中间粗,底部细,最粗处直径近25厘米,瓶身线条优美,抚之并不平整,釉质较厚,色彩图案也很鲜艳。
在蓝白相间的瓷瓶身上,绘满了图案。上部有着较为舒展的蝙蝠状花纹,呈草木不规则生长的曼妙姿态,瓷瓶底部规则描绘了祥云和心形图案。瓷瓶中部绘了饱满的花草图案和四个身着古代服饰的人像。一个官兵模样的人物,手拿令旗,身佩一弯刀,类似胡刀,另两人冠帽着长衫,其中一人穿靴,一人着履;还有一个身披袈裟的执杖和尚衣袂飘飘,仿佛马上就要绝尘而去。
据介绍,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记者发现,马先生提供的这只元青花瓷瓶,仅从瓶身的印花来看,具有元代青花的特色,而瓶身人的衣着,也颇具元代古风。
果然奇特 瓷瓶黑暗中发光
“此瓶为梅瓶,为摆件,主要是用于摆放观赏,并不用于盛物。” 瓶主马先生告诉记者,更为奇特之处在于,这只梅瓶是夜光瓶,黑暗中能发光。为了印证夜光瓶奇景,马先生将瓶置于黑暗角落。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只能隐约看到萤光,和马先生描述在家中所见相去甚远。
马先生说,可能是前几日梅瓶一直在箱子里,没有吸收到充足的阳光。马先生接着提出能让瓶身充分发光的方法:给瓶身加热。在向瓶里灌了一些开水后,瓶身很快热起来。当再次放置到黑暗中时,瓶身果然愈加萤亮,光亮如萤火虫发出绿莹莹的光一般,瓶身底部和头部尤其萤亮,青色花纹遮挡处萤亮减弱,黑暗中品评青花瓷花纹别有风韵,果然令人称奇。
马先生称祖籍在陕西,爷爷曾在西北军服过役,是西北军十三太保之一的手下,因此得到了类似这样的不少宝物,并家传至他们这一辈。至于为何发光?他自己也不太清楚梅瓶发光的原因,专家也没有给出解释。这只梅瓶由爷爷辈传下来,后来摆在家中,晚上就可看到发出萤光,殊为奇特。
价值不大 专家称仅为高仿品
按照马先生的说法,他曾请北京及陕西省的专家鉴定过,专家估价达亿元之巨,这让他对这个瓷瓶很有信心。身为玩家的他,希望出手赚钱创办实业,记者为一验虚实,联系了一位专家检验。
昨天上午10点多,记者陪同马先生来到南京十竹斋文物公司,就此瓶的真实性咨询一位姓肖的专家。戏剧性的一幕在马先生打开箱子时发生了,还未等马先生完全将瓷瓶取出,肖先生立即断定:“别拿出来了,这个是仿品。”肖先生称,这个梅瓶瓶身的花纹散了,颜色也不对,过于鲜艳,仅是高仿品。
虽然马先生未介绍身世,但肖先生一席话让记者大吃一惊。“这只梅瓶可以作为观赏之用,要收藏的话,价值不会很大。”肖先生说,这种仿古的东西见得比较多,听其来源,不外乎祖上是军阀、大地主等等。与马先生对记者所言,几乎如出一辙。
听说是仿品,马先生当即反驳起来,“元代青花瓷花饰有六七种,这瓶上的花纹也许是这位专家不熟知的,再说,你见过的元青花式样或许还没有我见得多。”马先生仍坚信这个瓷瓶是元青花,称如此神奇的宝瓶,他不会让它埋没,会继续咨询别的专家。
那么,马先生称曾到北京让一位国家级的鉴定师看过,确定元青花无疑。记者在网上搜到了马先生所称的专家,并找到了联系方式,发现对方属于北京的一家文物鉴定公司。接电话的专家先是称,马先生确实拿着瓶子来鉴定过。但在得知记者的身份后,他又改口称只是见过马先生发来的照片。
“具体是不是元代青花夜光瓷瓶,因没有见到实物,不能确定,仅从图片看,有点类似。”这位专家说,他们跟马先生有过联系,但具体的鉴别,还是要看他的实物。随后,这位专家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确实有一位国家级的鉴定专家,平常不轻易接待鉴定人,而公司的鉴定也分为三个档次,分别为眼睛鉴定、仪器鉴定及专家鉴定,并出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别书,而价格也分别为300元、500元和2000元。“只有有必要时,才会由专家出现鉴定。”这位专家说。
马先生对北京的专家的说法很是惊讶,他确实托朋友请那位专家鉴定了,但是出具鉴定书要5000元,所以他就没要鉴定书,他还是相信这是真正的元青花。
链接
央视曝假鉴定利益链 艺术品摇身变价值千万文物
今年的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曝光了虚假鉴定文物的利益链条,只要给出鉴定费,价格低廉的普通瓷器就摇身一变成为价值连城的宝贝。与此同时,2011年3月18日,播出的央视《经济半小时》也对此进行了关注,再次深入曝光了虚假鉴定文物的利益链条,一些自称国家级的专家,也参与鉴别牟利,令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