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陶瓷行业内一直有着“山西建陶看阳城”的共识,这其中的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接河南济源,地理位置显著。阳城县资源储量丰富,地下拥有矿产资源20余种,以煤炭、铝矾土、陶瓷粘土等资源为主,又有硫铁、铝土、石英石、石灰岩、白云岩、水晶石等。此外,阳城县内晋阳、晋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侯月公路、阳济公路穿越东西,辐射华北、中原、西北等重点三四级市场,又有国家西气东输管道跨境,具有建陶产业发展所需的种种资源优势和交通运输条件。
阳城县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据考证,唐宋时期便已成产黑白釉瓷器,至明清时期达到极盛,当文章转载于华夏陶瓷网时便已成为朝贡用品。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阳城陶瓷产业由于外围压力趋于衰落,直至2002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阳城县决定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地理优势,承前启后,大力发展建陶产业。
在随后的数年时间里,阳城县建陶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阳城县建筑陶瓷工业园已经入驻建筑陶瓷企业13家,建成21条生产线。不过,自2009年以来,在内因、外困的影响下,阳城建陶产业也却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一个现实是,当政府轰轰烈烈地宣称要打造“北方瓷都”的宏图大愿时,一系列困扰其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也随之而来。
山西省阳城县建筑陶瓷工业园区实景
喜忧参半的资源优势
阳城县自古以来便依托该地丰富的陶土、铝矾土、石英石、石灰岩等陶瓷原料发展陶瓷产业。据本报“陶业长征”调查小组实地调查的数据,目前阳城县建筑陶瓷工业园区内13家企业有9家企业主营内墙砖,拥有16条内墙砖生产线;3家企业主营仿古砖;1家企业主营踢脚线。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阳城县陶瓷原料在生产内墙砖、仿古砖方面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主要是因为其在抗震强度和抗裂能耐度方面优势非常突出,生产出来的产品比较平直,且长时间放置后不会变形。而据当地业内人士介绍,该地含碳素的原材料比较少,含硅偏低,含铝太高。一般而言,南方的原料含铝在15%以下,而阳城县的原料含铝量最低都在21.6%,并且含钙镁也比较高,所以生产出来的抛光砖产品比较脆,成型难度相对比较高,所以该地的原材料不适合生产抛光砖。“生产抛光砖产品所需的原材料至少有40%要到200公里以外才能找到,如此一来大家都觉得得不偿失。”当地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而据本报记者所知,就今年陶瓷行业销售形势普遍紧张的大环境下,邻近山西省的河南内黄、南阳、信阳等地的抛光砖生产企业销售形势却一片大好。早在7月份,本报记者在河南省进行陶瓷砖产能调查时,南阳新豪地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聚林便指出,去年投产的新豪地以生产抛光砖为主,销售情况特别好,基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而9月份本报记者在内黄走访时,安阳新明珠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崇海也透漏,该公司4条抛光砖生产线虽然有着日产6万平方米的产能,却仍是“负库存”。安阳日日升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长煜也表示,同样有着4条生产线、日产6万平方米抛光砖的日日升陶瓷今年以来也几乎无库存。上述三位人士均表示,山西省市场对抛光砖产品的需求巨大,公司一大部分的产品均在山西畅销。
一个现实情况是,目前山西省的建陶企业中仅有3家企业生产抛光砖,日产量只有6.4万平方米,这也意味着抛光砖在山西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
而事实上,面对山西省内对抛光砖产品与日俱增的消费能力,作为一个颇具规模的建陶产区,阳城县的原材料却不适合生产抛光砖,这无异于“壮士之折一肱”,非但美中不足,其产区的产品配套也得不到完善,对于巨大的市场蛋糕也只能“望洋兴叹”。
有当地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原材料不适合生产抛光砖,这是阳城县建陶产区的一大硬伤。
“建在山坡上的陶瓷工业园”
8月初的一天,阳城的天气突然转凉,进而下起了小雨。
不过让记者感到吃惊的是,位于阳城县凤城镇北安阳村的建筑陶瓷工业园区竟然是一个建在山坡上的工业园。
而这种“山不是山、坡不是坡”的地势一方面导致企业难以建设较大规模的生产线,另一方面也难以建设超过4条以上的生产线。阳城县金石陶瓷有限公司于2010年入驻园区,目前建有一条内墙砖生产线,发展势头良好。其销售副总经理翟起银表示:“金石陶瓷占地90亩,已经是园区内占地面积第二位的,公司受土地制约,最多也只能再增加一条生产线。”
据了解,陶瓷企业要形成产能、产量优势,最佳规模为8—10条生产线。而纵览园区,目前仅有福龙陶瓷占地最多,为112亩,建有4条生产线,其他如大自然陶瓷建有3条内墙砖生产线,更多企业均是2条或1条生产线。更有甚者,还有诸如恒昌陶瓷、宇东陶瓷、九龙陶瓷等企业占地面积只有20余亩,这无疑极大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当地有关人士透露,2007年广东新中源集团曾计划到阳城县投资,然而园区难以承载用地面积高达500—1000亩的“庞然大物”,致使新中源集团最终选择落户到了河南省鹤壁市,阳城县也因此错失引进广东优秀企业的良机。此外,酝酿而生的还有土地价格,紧俏的工业用地使得园区土地价格高于其他产区,也使不少企业最终选择落户其他产区。
同时,在阳城县建筑陶瓷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对面的洼地,是园区的二期工程。记者注意到,这块面积达到400余亩的土地已经建设投产了号称是园区配套企业的阳城县火力发电厂。据网上资料显示,阳城电厂一期、二期工程总装机容量为3300兆瓦,每年可向江苏送电170亿千瓦时,相当于向江苏运送700万吨原煤。阳城电厂三期工程拟建规模为3960兆瓦,将安装6台660兆瓦超临界、间接空冷凝气式燃煤发电机组,建成后,继续采取专厂、专线、专供方式向江苏省送电。按照规划,三期工程全部投产后,阳城电厂总装机容量将达到7260兆瓦,向江苏省送电370亿千瓦时,实现税收13亿元。这无疑使创收低的建筑陶瓷企业感到窘迫,建筑陶瓷工业园区内规划火力发电厂,虽为企业提供了电力上的便利,然企业如何扩建,如何向外延发展,都成为压在企业心上的石头。
与此同时,产品档次低、同质化严重所造成的恶性竞争,也是制约阳城县建陶企业发展的问题。
据了解,阳城县生产内墙砖的9家企业中,大多是生产300×300mm、300×450mm、300×600mm的锆白不透水系列的产品。一位企业负责人坦言,往往一家企业新研发出的一种花色产品,用不了多久就会大同小异的出现在其他企业的展销厅内,这也让企业伤透了脑筋。“9家企业全部都是低档产品,成本都差不多,设备、技术也都一样,想要打造产品差异化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的事情。”当地一名企业负责人说道。
环保问题考验园区未来发展本文出处是华夏陶瓷网
据相关人士指出,阳城县建筑陶瓷工业园区的规划发展掺杂过多政府行为,由于规划较早,故在环保及规范管理等方面欠缺较多。而记者在现场看到,货车经过时带起的沙尘扑面而来,山坡上堆积的原料、残次砖片,以及被开采过的支离破碎的矿山,一幕幕都在显示着陶瓷工业发展带给阳城县的“伤痛”。
而由于当时政府过多追求招商,对企业并没有规模、发展计划等方面的要求,故而导致现在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规划也比较乱。
园区所靠近的获泽河是素有“小黄河”之称的沁河支流,而沁河水质优良,达到地表三类水质标准,此前是山西省内目前唯一未受到污染的河流。2010年,“山西污染减排新闻采访团”到达阳城时便曝出建筑陶瓷工业园区污水排入获泽河而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新闻。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该园区内企业长期违法生产,原料分散堆放,粉尘污染严重,废渣乱堆乱放,造成严重的二次扬尘污染,影响当地环境质量,成为老大难问题。后来此事由阳城县政府在园区污水管网总排口建成一座污水循环沉淀池而收尾。
“记者前往阳城县洪上村调查,发现该厂区周围的庄稼、植被多数生长矮小枯黄,部分庄稼和植被已经枯死,在烟雾缭绕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刺鼻的味道。在龙飞的厂区后面烟尘滚滚,遮天蔽日,高耸的烟囱吐着黑烟。厂区周边地表植被、空气和地下水的破坏极为严重。龙飞陶瓷厂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了周边百姓的身心健康!据当地群众反映,庄稼污染严重,部分幼苗因污染而枯死,即使庄稼长成了,比原先没厂时也欠几分收成。当地群众每天出门闻到的是浓烟,吸到的是灰尘,有的院里整天还漂落着一层厚厚的尘埃。群众多次向环保部门反映,但环保部门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做一些相应的处罚,始终没能使龙飞在治污方面从根本上得到好转。”这是山西法制报今年8月份刊发的报道《山西阳城村庄庄稼枯死 陶瓷公司否认污染所致》所述。而当地环保部门则对此表示,对龙飞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曾进行过一些立案处罚。不过据记者了解,时至今日,龙飞对周边的环境污染仍然是一如往常,没有多大的变化和改进。”
这也使得2009年入驻园区的龙飞陶瓷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显然,节能减排为阳城县建筑陶瓷行业带来的压力不止于此,每年需投入高额的环保费用,让本就靠低价制胜的建陶产业平白增加了成本。
出路,出路
9月2日,阳城县政府邀请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专家为阳城县“十二五”新型建材产业发展“把脉”,阳城县县长王晋峰出席座谈会,与专家共同探讨阳城县新兴建材产业发展大计。
据王晋峰介绍,阳城具有丰富的陶土资源和悠久的陶瓷发展历史,利用这一优势,阳城县建立了建筑陶瓷发展园区,先后完成了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还要上马三期工程。陶瓷产业已经成为阳城的基础产业,是非煤主导产业之一。如何能把陶瓷产业乃至新型建材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细,是阳城县县委县政府在“十二五”起步期面临的具体问题和重点研究的课题。
王晋峰强调,市六次党代会报告和阳城县党代会以及阳城县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建筑陶瓷产业发展,持续提升建筑陶瓷产能,在工业新型化上实现战略型转变。专家们结合阳城县陶瓷矿产资源的储藏情况及环境条件,对阳城县陶瓷产业和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做了初步综合评估报告。
与会专家指出,阳城县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全国建筑陶瓷产业重新布局的形势下,完全有条件承接产业转移。今后,要在建筑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扩大规模上下功夫,把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相互结合。要以建筑陶瓷为集群,带动日用、琉璃等产业的发展,提升原材料的利用效率;要以创意设计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高端产品,对园区新进企业提高门槛,在档次提高、挖掘文化上做文章,努力把阳城陶瓷这张名片擦得更亮。同时要在水泥深加工和节能利废建材方面大胆突破,积极发展新型墙体、干粉砂浆、优质节能材料、木塑制品等产品,走多元化、新型化发展路子,为阳城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支撑。
据记者了解,当天举行的座谈会看似专家在园区经济上提出了宏观的建议和指导,然而其言下之意建筑陶瓷行业要作为带动日用陶瓷及琉璃瓦等产业的领头行业,而具体园区内的建筑陶瓷企业该如何发展突围,仍需经历市场的考验。
同时,专家也指出将阳城陶瓷的名片擦的更亮,然而如何将名片擦的更亮,这也是阳城陶瓷行业人士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阳城建陶产业硬伤明显,但总体而言,其优势也显著,其原材料、能源、劳动力都具备较大的优势。如何扬长补短,走出一条‘阳城模式’发展之路,是阳城建陶产业今后的首要问题。”当地有关认识向本报记者介绍,阳城县建陶产业要么停滞不前,要么一跃成为“北方瓷都”,而关键因素便是在如何改变目前建陶企业规模小、产量低、用地紧张的劣势。
“首先,政府需出台强有力的政策调控,扶植一到两家建陶龙头企业,从而带动整体建陶产业的优化与有序发展;其次,注重引进国内技术人才、创意型人才、营销型人才、管理型人才,从产品品质、花色到品牌化运营及团队建设上苦下功夫,改变产品同质化、低价打市场的经营策略;再次,充分发挥本地原料能源优势,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高瞻远瞩,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扩大宣传,经营中高档品牌;最后,打牢本土及周边三四级市场,在中原区域构建完善的营销网络,进而通过品牌运营向外扩张。”有关人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