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27日,家住西安汉长安城遗址附近今年64岁的查胜利,将自己和家人收藏的428件贵文物交献给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当地民间
交献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
这批交献的428件文物中有401件为陶器,还有少量的石刻、瓷器、金属器等,年代跨越了战国、汉代、北朝、隋唐、宋代直到民国时期。其中169件古代瓦当的时间跨度从战国到清代,有很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交献的文物中有部分陶制建筑材料较为珍贵,如下水道、铺地砖等,专家分析与汉长安城建筑设施有关。另有一些汉、唐生活陶器和冥器,如汉代陶井圈、陶胎鼎、罐、缶、甑、盒和汉代的着衣
式裸体俑、陶井、陶灶、陶制鸟禽和唐代塔式罐等。
查胜利出生在西安汉长安城遗址中心地带的西查村,从小受到父辈们的影响,他一直酷爱历史文化和文物收藏,数十年来经常奔波于田间地头、乡村房舍寻找和收集文物。他收藏到的文物从来没有出卖过,也没有与别人交换过。2008年,他将家族收藏的文物摆在西查村进行过展览,但参观者甚少,难以体现文物价值,他便决定与家人一起将这些文物交献给国家收藏。查胜利只是西安国棉厂的一名普通工
人,每月的工资只有六七百元。
据专家介绍,这批交献的文物进一步丰富了汉长安城遗址展厅的馆藏内容,对汉长安城遗址的历史文化研究和展示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向交献者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西安市文物局代表政府向查胜利和家人颁发了奖金。目前,查胜利已被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聘为名誉研究员,其他3名家族成员被聘为西安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巡视员或稽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