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库中国讯 紫砂壶收藏还有自己的独特价值。与大多数收藏者不同,紫砂壶收藏者不仅仅是艺术品的观摩者、欣赏者、保管者,更是紫砂壶创作中的一分子。
根据最早的史书记载,紫砂壶的制坯方法,明代即有模制和手捏两种,而名家出品,又往往以手工捏制成型为多。相传金沙寺僧创作茶壶的时候,就是采用捏塑的方法。他把一团泥捏成球形,再把这泥球的内部挖空,作成壶身,即所谓“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他的徒弟供春则“斫木为模”,也就是说,供春采取了模制的方法。当然,用统一个木模制成的紫砂壶,不可能塑成多种多样的款式。因此,供春以后的一些制壶名家又改用了手工捏制的手法。但不管模制或手制,都是先做成器身,次则挖足,开面,然后附加柄、嘴、盖、的等附件,最后才做修坯工作。这种工序的过程,在周容的《宜兴陶器壶记》里有很好的说明。他说:成器有一定的工序,“先腹……次面与足,足面先后以制之丰商定。足约则先面,足丰则先足……为壶,先天,次开颈,次冒、次耳、次嘴……体成,骄者抑之,顺者抚之,限者趁之,避者剔之,肥者割之,内外等。”所有这些工序完成之后,把壶坯放在阳暗的地方去阴干。等到坯体十分干燥,才能装入匣钵进窑烘烤。假如不用匣钵或匣钵不封严,就会沾染窑渣,或发生“欠裂射油之患”。

图:南瓜紫砂茶壶-紫砂壶
有了以上这些基本的知识储备,大家就可以放心地去一些质量有保证的专卖店挑选紫砂壶了。紫砂壶的外形多种多样,有适合文人收藏的兼有诗词铭刻的方壶,有适合女士收藏的外形精美的花壶……在选择过程中,收藏者切不可将别人的审美观念强加在自己的选择之上,更不能盲目追逐那些所谓“走俏”的样式。沈奇石教授提醒广大壶友,在挑选紫砂壶的时候,只需要关注那些能与自己心灵相通、引起共鸣的作品。沈教授说,我们欣赏一段音乐时并不需要作曲家告诉你这首歌怎么样,你只需要做出自己的感性判断。相似的,收藏紫砂壶也并不需要专家告诉你这把壶价值有多大,关键在于你自己对壶的理解,在于它是否能够打动你。紫砂壶的收藏,不需要别人给你指明方向,更不要跟风。找到一把触动你情感的紫砂壶,才能够真正得到收藏所带来的愉悦。
此外,收藏者使用紫砂壶品茶的过程又被称为“养壶”,养壶的过程就是对作品“再创作”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触摸和基本保养,紫砂壶往往可以焕发出温润的黯然之光。普通的紫砂壶一旦有了这种光泽,就在这种普通器皿之上加入了人气,这把壶也会随之身价倍增,也许就成了一件可以传承的紫砂收藏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