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本次会议将深入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
近年来,扬州把2500年的文化作为城市的根与魂来传承,按照“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主线,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一个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熠熠生辉。
从今天起,本报陆续推出反映扬州文化建设和改革发展成效的系列报道,对文化扬州勃发出的强大城市核心竞争力作深入解读。
扬州网讯 9月19日至10月5日,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在美国三个城市轮流展览。扬州双博馆的侯桂林、芮名扬、沈树华三位雕版印刷大师分别走进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旧金山公立图书馆以及美国爱荷华州格林奈尔学院,向美国观众展示了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
这是扬州雕版印刷第一次走上美国土地,所到之处,专家、学者、观众无不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所震撼。邀请扬州雕版印刷技艺赴美的美国爱荷华州格林奈尔学院表示,将在适当的时候再度邀请扬州雕版印刷技艺走进美国其他城市,展示这一神奇的东方文明。
雕版印刷技艺赴美国展示,反映的是灿烂辉煌的扬州文化走出去的一个缩影。“十一五”期间,扬州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享誉海内外的“扬州讲坛”、拔地而起的市文化艺术中心、日本东大寺鉴真坐像回扬省亲,还有首届朱自清散文奖在扬颁发、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列入“世遗”名录、工艺坊吸引数百家外地企业进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要素在扬州都有着具象体现。
文博城:扬州的胸襟与核心竞争力
文化博览城,扬州在国内率先提出并付诸实施的工程。
用十余年的时间,将一座城市建设成“文博城”,到2020年,市区文博场所达109处。这是一个何等宏伟的计划!作出此项决策,又需要怎样的胸襟与气魄?
盘点五年来文化扬州的建设成果,“文博城”显然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因为,所建项目涉及文化、城建、商贸、卫生、工艺等各个行业甚至具体企业,如此建设规模,所需调动的资源以及投入的资金,远非地方政府所能承担。
2007年1月,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拉开序幕。四年多来,怀着对历史、对祖先的敬畏与感恩,扬州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担起了保护、传承与守望城市文化的时代重任——截至今年底,全市将建成开放82个文博场馆,占2014年建城2500周年建成百座场馆计划的八成以上。
“文化是城市之本、之根、之魂,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博览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市文化博览城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洪军说,正是因为全社会形成了强烈共识,文博城建设异常顺利,成绩斐然。
鉴真史料陈列馆、崔致远纪念馆、马可·波罗纪念馆、普哈丁墓园……一座座文博场馆,独立而又统一地发挥着文化、陈列、旅游功能,除了彰显传统而又特色鲜明的中国、扬州文化,还将扬州与日本、韩国、中东、欧洲的友好往来通过文化有机联系,吸引了无数宾客来扬领略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扬州接待市外游客27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亿元,分别增长16.6%和18.6%,其中,境外游客人数达55万,来扬州的游客从以往的一日游逐渐变成二日游、三日游。
书卷气:顺承文脉,满城翰墨飘香
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必定是一个散发着浓浓书卷气的都市。顺承着2500年的文脉,扬州人将崇文尚德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听讲座、书美文、作诗画,满城翰墨飘香。
2008年1月1日,“扬州讲坛”首次开讲。从首位坛主二月河,到今年9月24日登坛演讲的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总会会长星云大师,于丹、阎崇年、易中天、李昌钰、李肇星、唐家璇……数十位学者、名家纷至沓来,“扬州讲坛”一举赢得与《百家讲坛》齐名的美誉。
扬州人热衷办讲座、听讲座,除了“扬州讲坛”,扬图讲堂、全球通大讲堂、新知学堂……一场场公益讲座现场,总是座无虚席。每一位讲者的精彩演说,都让扬州市民在一场场心灵洗礼中,开阔了视野,用国际化的眼光审视世界风云。
去年5月17日,首届“朱自清散文奖”在扬举行颁奖仪式,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扬州这座城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文化界同仁以及市民对当代文学张开胸怀,这种热忱的拥抱和接纳,是我最突出的印象。”
这是在千年文脉的潜移默化下形成的结果。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何著名学者于丹两次来扬演讲,均感叹“扬州是‘文’得‘奢侈’的城市”;为何当代作家顾坚的《青果》进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第二轮评选;为何在当下中国最高水平的“扬州杯”庆祝建党90周年全国诗书画大赛中,周同、姚丹晖分获书法与绘画金奖。
文化产业渐显凝聚力、影响力
今年7月30日,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揭牌。基地以南京为中心,设南京、苏州、无锡、扬州四个园区。
数字出版“金字招牌”缘何花落扬州?
“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扬州有着传统出版业的深厚底蕴,现代新闻出版门类齐全;二是扬州新兴数字出版、电子书产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仲玉龙说,电子纸是电子书产业的关键技术,扬州在电子纸领域拥有垄断性优势,目前,全球市场上90%以上的E-Ink电子纸由川奇光电生产。
正是因为有了龙头,易狄欧、汉王、国宇电子等一批核心企业相继入驻,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初步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到2015年,全区电子书产业年产值将达1000亿元。
扬州文化产业的凝聚力、影响力在去年开业的工艺坊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全国各地品牌工艺品、旅游工艺品、陶瓷、乐器、刺绣、漆器、雕刻工艺品等十大功能区聚集了来自北京、上海、福建、台湾等地工艺品集散中心的数百家品牌企业。
在“扬州工”品牌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此汇聚,扬州工艺美术行业正向“三年达到十亿产值,三年上市成功”目标挺进。
在扬州,全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高老庄大舞台”和“友好演艺大舞台”去年相继投入运营,大型夜场综艺演出雅俗共赏,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在扬州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满足。
文化事业、人才梯队阔步发展
回首五年发展路途,扬州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景象初现。
去年10月,扬州历史上投资额最大的公共文化集中区——扬州文化艺术中心正式落成开放。无论是硬件设施媲美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还是江苏唯一全数字化运行模式的图书馆新馆,或是海纳世界精品画作的美术馆,都给扬州市民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享受。
自2006年我市首批7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我市加大了“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力度。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国遗”项目16项、国家级传承人17名,“省遗”项目41项、省级传承人59名。其中,雕版印刷技艺、古琴、剪纸进入“世遗”名录。如今,扬州的省级、市级“非遗”项目申报正逐步由“量”转“质”,并在生产性保护中探索更科学、有效的发展之道。
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保护传承,更需要创新发展,是否具有领军人物、人才队伍结构是否合理,事关全局。可喜的是,经过近年来的培养,我市文化人才形成了老中青衔接、梯队发展的态势。
7月18日,广陵古籍刻印社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举行拜师仪式。今年65岁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义时一举收下5名弟子,雕版印刷技艺这一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从此有了继承人。
市扬剧团团长李政成将百年扬剧重振辉煌,继今年5月23日首次将扬剧唱响国家大剧院后,7月30日又首次登上深圳《戏聚星期六》舞台,凸显领军人物在国内戏剧界的关注度。
在追求更高艺术成就之路上,李政成和同事们不忘新苗培养,在8月2日决出的第五届“江苏戏剧奖·红梅奖”少年组奖项中,市艺校5名扬剧班学生首次参赛即取得1金3银1铜的佳绩。如今,市扬剧团形成了中青年优秀演员领衔、年轻演员挑大梁、后备人才储备丰富的局面,百年扬剧正处于历史最佳发展期。
曲艺、木偶、考古、新闻出版、文学创作、新扬州画派、动漫游戏……不同的文化领域,人才队伍正呈现分层次、梯队式发展的喜人局面,为文化扬州的全面、深入发展注入了动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