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大师潘鹤点评陶塑作品。
潘鹤谈佛山陶瓷文化的变迁
“辛亥革命之后,破除迷信,各种佛像被捣毁,大型的雕塑近乎绝迹。雕塑基本上转型成为民间的小手工艺品,用于家中的摆设,比如石湾公仔、象牙雕、玉雕等。我们雕塑系被人看不起,学生毕业后就业仍然十分困难,我们过来石湾工作,都不能从事创作,只能打杂,当时的石湾公仔,也只能做最传统的人物。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好转。”
本报讯 名震中外的中国雕塑界泰斗潘鹤,创作的一系列标志性大型雕塑——如《珠海渔女》、《开荒牛》等,相信读者都不会陌生。但祖籍佛山南海的他,尝试“玩”陶做陶艺,可能会令不少人好奇。前日,他来到佛山大丰唐,与曾荣获2010年“南粤巾帼十杰”的佛山新锐陶艺家范安琪以及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负责人乔平,一起探讨雕塑与陶艺的创作之道。
“人生短,艺术长!”在范安琪的工作室,潘鹤即兴表演挥毫泼墨,他的这句人生哲理,与大师孜孜不倦的精神如出一辙,引来现场阵阵掌声。在一个陶制的盘子上,潘鹤即兴提笔,绘画了一幅自己的“招牌鹤”图,只见他大笔一挥,一分钟之内,一只栩栩如生的飞鹤跃然盘上,引来众人大声叫 “好”,老人家还幽默地题字“盘中鹤”。
对于自言“并不拿手”的陶艺,兴致颇高的他也表演了一番。当看到酷爱陶艺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负责人乔平所创作的陶塑孙中山雕像时,潘鹤忍不住“技痒”,上前再一捏一刻,孙中山的胡子的弧度更富曲线,眉目也更加传神。潘鹤笑言:“做陶完全是外行!”今年恰逢辛亥革命100周年,潘鹤还亲自在陶艺作品上刻上“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潘鹤的雕塑作品以写实为主,反映他对当下生活的感悟和思索。当他看到范安琪创作的石湾公仔,线条简约,非传统的施釉方式让色彩感更加强烈,他认为,作品跳出了传统石湾公仔的框框,反映了时代的发展与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