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周毛弟和戴正安都是爱玉之人,尤其喜爱古玉,经常和三五个好友一起赏玉、斗玉,也会为一件藏品的真假优劣争执不下。周毛弟说,他们都是古玉的终极收藏者,不会去买卖就无所谓价格,乐趣就在于“把玩之中贴近了那段遥远的历史”。
现在的市场已经无漏可捡
毋庸置疑,新玉一直是玉器市场的主角,占有了三分之二的市场,不论从交易量的大小还是活跃度来看,古玉都是曲高和寡。对此,收藏家戴正安解释说:“因为古玉收藏门槛很高,除了存世真品少之外,多数藏家还欠缺收藏知识。大多数传世古玉早被文物部门收了,偶有漏网者,也早被藏家笑纳。因此,现代古玩市场上的古玉很少。但我们都知道,玩古董是在不断把玩中形成正确经验。古玉的稀缺性导致多数藏家很难接触到真品和珍品。市场上流通的大量仿古赝品导致多数藏家不能形成正确的鉴别方式。我有一位朋友曾经在某展览会上买了一块古玉,价格大约在5万元左右,拿来让我一看,假的。有时候朋友介绍也不靠谱。前不久一位藏友经人介绍说有一批出土古玉保存完好,他兴冲冲地去乡下花大价钱买了10块古玉,专门拿来让我看,结果全是假的。”
“古玉市场不打假是行规,一般也没有鉴定证书,旧货市场上赝品玉器泛滥是人所共知的,之所以有买家前赴后继地上当,那是因为捡漏心理导致,其实现在的旧货市场已经无漏可捡了。”收藏家周毛弟谈起15年前的一次捡漏经历还很兴奋,“15年前,我每天早上四五点便在城隍庙一带赶集。因为天色还暗,我拿着手电筒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找宝贝,人很多很拥挤,我在一个摊位前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正和摊主讨价还价,他是当时上海玩古董的行家,他和人家讨价还价的东西,我也很喜欢,于是我一直站在他身后听他砍价。他杀价不成转身离开,我赶紧买下了那件器物,我刚买下来就见他又转回来了……其实捡漏不在于便宜,而在于得到宝贝的喜悦。”
拥有玉褚龙是藏家的最高境界
戴正安为了收藏古玉,曾经把自己珍藏的字画、瓷器卖掉,如今在他众多古玉藏品中还有一件令藏友艳羡的玉褚龙。“中国人自古喜欢玉,新玉收藏重料不重雕,而古玉是看年代,与那个时代的典型器比对,如果是典型器则价值连城。比如红山文化的玉褚龙就是收藏古玉者膜拜的典型器,玉褚龙是古人和上天沟通的器物,也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是远古时期部族的族长才能拥有的器物。从器型上说,它像龙和蛇的结合,是无价之宝,市场造假也多。上世纪80年
代,在上海拍卖过一件玉褚龙,当时的成交价是240万元,后来就几乎没有出现在拍卖市场中。玉褚龙存世量很少,其中大部分在国家博物馆中,还有极少量的在藏家手中,不会轻易拿出来示人,更不会随意买卖。因为对于一个古玉藏家来说,拥有一件玉褚龙就代表着他的收藏境界,代表着古玉收藏领域的权威地位。我们几个古玉爱好者经常一起相约赏玉、斗玉,一次,有位收藏古玉几十年的藏友拿出了珍藏的玉褚龙,让大家一起把玩。我们看了认为是假的,他不相信,于是我拿了自己收藏的玉褚龙给他看,一见我的藏品他服了,说他收藏了十几年的古玉,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开门’的东西,希望我卖给他。而我也是收藏了几十年古玉,就一件玉褚龙,哪里舍得卖呢。后来他专门拿了一些比较得意的藏品来拜访我,我一看多数都是假的。高古玉水很深,行家都不会轻易出手,加上高古玉缺乏一套公认的定价体系,限制了古玉收藏市场的发展。”
古玉市场价值的判断是个难题
周毛弟表示古玉市场价值的判断是个难题。“玉的好坏认定也很难统一。越是近代,玉质越好,工艺水平越高,但人文价值则越少。年代越久远,玉的人文价值越大,所以汉以前古玉极具收藏价值。每个时代都有代表器型,关键要看古玉的年代是否悠久,纹饰是否精美,形质是否漂亮,存世量还要少,物以稀为贵。当然高古玉的材质不可能很好,因为交通不便高古玉往往是就地取材。此外市场价值还与每个时期的标准器型有关。比如红山的S龙、褚龙、太阳神;汉朝的汉八刀、握珠都是典型器物。当然也有一些不能用价格来衡量,有些高古器物有文化考古价值,但未必有市场价值。有很多器物有经济价值但未必其文化内涵和考古价值就高,有些老物件历史悠久但存世量较多,其市场价值必定不高。如果既有考古价值又有经济价值,那么它未来的潜力和空间就很大。因为古玉进入流通领域的很少,所以参照国际市场价格走势,是衡量国内高古玉未来价值的最好渠道,国际上著名拍卖行和博物馆的馆藏玉器,多是以收藏中国高古玉为主。”
“近几年,有些人把玉器收藏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利用各地古玩市场的地区差价,利用古玩市场的价格与拍卖会价格差价,适时买进卖出,进行投资。”周毛弟认为收藏古玉陷阱很多,而投资古玉风险很大,“真品少、赝品多、变现难,收藏的渠道很窄,真品有些是家传的,有些是藏家之间转让的,还有些是早年捡漏。现在有人说出土的古玉多是在编故事。”
收藏古玉要有专题性和针对性
与新玉价值判断需要考量雕刻师傅的名气不同,古玉没有名和款,那么如何判断一块古玉的收藏价值呢?戴正安说:“古玉雕琢难度很大,在当时工艺非常落后、原始的情况下,把一块原石雕琢出来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可能要历经几代人的加工,才能成器。因此古玉蕴含了极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不可否认,目前藏家是以收藏明清古玉为主,因为存世较多造假少,交易也比较活跃。明清玉是权力的象征,和红山古玉等特定的社会关系不能同日而语。以瓷器为例,清三代与宋代五大官窑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古董玩到一定程度时,多数藏家会越发迷恋年代久远的器物以及当时的文化,清代瓷器到达了巅峰,追求一种极致的细腻,但匠气太重,缺少了火的文化和艺术。”
周毛弟认为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一个代表性的文化,不具可比性。“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商周青铜器,宋朝五大官窑,清三代的瓷器,老三代青铜器,唐朝的金银器和唐三彩……高古玉收藏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有一段收藏的空白阶段,那段时期很多高古玉以较低的价格流向了海外。后来逐渐有人开始玩老物件,上世纪80年代是玩青铜器和高古玉器,明清玉器没有市场,现在是回过头来玩明清玉,关键是因为高古玉真东西太少,藏家眼光又不够,只有玩熟悉的东西。”
戴正安表示收藏古玉要有专题性和针对性,因为中国玉器史有8000年之久,一般人的财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收藏各朝代的每一类玉器。“应该有针对性地收藏。可以从造型和纹饰方面来收藏;也可以从工艺方面来收藏;或者还可以从年代方面来收藏。”
高科技造假行家也很难识别
齐家文化玉器因为真品较多也为藏家所推崇。对此,周毛弟说:“齐家文化是指在甘肃这一地带,齐家文化玉器有一些动物器型。之前出土的也有齐家文化玉器,只不过当时多数人不认识,就把其混淆为红山文化。目前市场上齐家文化玉器造假的也很多,不过这个市场越是赝品多,玩的人就越多,流通量也大,假的比真的卖得好。甚至可以说有些赝品推动了收藏。其实从古到今,历代仿古玉及赝品古玉就不曾中断过。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赝品古玉主要是仿红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汉代出土玉器等。仿造最多就是红山文化玉褚龙,造假者的作旧工艺也在不断提高,很难识别。”
如何辨别古玉的真假?周毛弟说:“对于古玉真伪鉴定的问题,可以采用专家鉴定加高科技手段辅助的双重鉴定方法。造赝品就是为了赚钱,造假者往往会仿制市场价值高的器物。青海料、俄罗斯料的仿古对于行家来说很容易辨别,那种低端的粗糙的仿品也容易识别。现代有人利用古玉料,请高手仿造出当时的标准器型,仿得非常逼真,能以假乱真卖大价钱。”
周毛弟也有看走眼的时候。“20多年前,我买了一块玉佩,当时第一眼看到的时候觉得很熟悉很漂亮,典型的战国玉佩,有红的沁色。我以2万元买下,可是拿回家仔细一看它是软玉,高仿的。它的硬度比一般的和田玉要软一些,是一块天然的红岫玉,那时我对这种玉料的鉴赏水平还不够,所以看走眼了。”
周毛弟认为古玉鉴定只看沁色是不够的,“因为未必是年代越久沁色越深,如果一块古玉存放的环境比较好,那么即便年代久远,器物及沁色也一样很漂亮,而年代近的器物如果存放环境不好,腐蚀严重,其沁色也会很深。沁色不是一年两年可以看得出门道的,都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沁色也可以人为做上去,现在沁色造假已经发展到把其他古玩上真的沁色,就像移植皮肤一样,移植到一块玉料上。所以辨别古玉的真假,还是要看器物本身的包浆、沁蚀、玉质、形神、腐蚀、文饰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