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约2.7亿元的莆田市博物馆新馆计划于本月20日动工建设,力争于2013年投入使用。昨天上午,记者从市博物馆获悉,市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8428件,无论从数量或质量上,均居全省地级市前茅。
据市博物馆馆长游国鹏介绍,莆田市博物馆为综合性博物馆,创建于1986年,最初馆址设在三清殿附属建筑东岳殿内。2002年,莆田市作区划调整,将莆田县博物馆撤并入市博物馆,馆址改设在古谯楼。古谯楼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是兴化军治移设莆田时所建的子城南门楼。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重建,在楼上设置更鼓刻漏,为全城报时示警,故俗称为鼓楼。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建,嘉庆八年(1803年)重修,为我省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谯楼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85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一千多年来,古谯楼一直位于莆田传统城市街区的核心地带,是全市的经济文化生活中心,成为莆田的一张名片。
■馆藏的200多件妈祖文化文物冠绝全省,名扬全国
莆田市博物馆现拥有的8428件馆藏文物中,藏品类型有陶瓷、青铜、玉器、竹木雕件、石器、书画等,品类齐全,其中三级品以上珍贵文物就有1378件,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可圈可点,尤其是以一级品明代天文图、清代菓馔为代表的二百多件妈祖文化文物,更是冠绝全省、名扬全国。1994年,省文化厅组织的妈祖文物赴台展览,2004年,我市组织的《妈祖文物展》赴台展出,就是以馆藏妈祖文化文物为主体组织的,是我市建设世界妈祖文化中心的宝贵资料。特别珍贵的是馆藏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名家字画,藏有革命书画家何香凝、北洋军阀吴佩孚、徐世昌、伪“满洲国”国务总理郑孝胥,清朝遗老陈宝琛等政要,上海山水画派代表人物吴待秋、冯超然、北京派胡衡、王梦白、岭南画派高剑父等名家和徐悲鸿、潘天寿、黄宾虹、张善孖等大师墨迹2400多幅,对于研究中国近代书画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据了解,近年来,莆田市博物馆一直以保护和弘扬莆田文化遗产为已任,克服场馆简陋、经费拮据、人才短缺等困难,主动作为,积极整合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力量,通过联办、协办和自办的形式,每年举办各类展览近7场次,吸引参观群众5万多人,成为我市重要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新馆选址绶溪公园内,内设十大展厅和三个临时展厅
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博物馆事业发展高度重视,2010年10月13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投资2.7亿,选址绶溪公园内荔涵大道旁,建设莆田市博物馆新馆。新馆占地面积23.3亩,主体建筑由一幢四层主展馆和四层副展馆组成,总建筑面积27790平方米,内部布置《莆田历史文化陈列》、《妈祖文化陈列》等十大展厅和三个临时展厅。2011年动工,力争于2013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成为展示莆田文献名邦历史和人文的重要窗口,成为青少年爱国爱乡的重要教育基地。有关人士表示,新馆建成使用后,莆田市博物馆将汇入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潮,为保护莆田市文化遗产,推进我市文化强市和港口城市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新闻] 市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初显成效
截至目前,市博物馆已经征集到清至民国契约110张,勋章等各类器物109件,各类农业、民俗用器187件。
我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风物积淀丰富多彩。由于经济和信俗的原因,文物收藏多散存于民间,少集中于馆藏。2011年3月29日,市政府发布《关于市博物馆文物征集的通告》,号召广大市民踊跃提供能反映我市千年来朝代兴替、时代变迁、百行业态、民风民俗等历史文化的老旧物品和老照片。之后,4月22日全市召开文物征集工作会议,发动广大社区乡村群众踊跃献宝。据介绍,征集文物范围包括历史文物、生产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艺术文物及老照片六个方面。对于广大市民与海内外乡亲、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的老旧物品和老照片,市博物馆文物征集办公室进行逐一认定并根据各位收藏者的意愿,采取捐赠、征购、借展三种方式进行征集。并将在展品陈列中永久注明提供人姓名、时间、身份等,以鼓励各界人士踊跃支持文物征集工作,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