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江西频道10月20日专电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文化大发展而活跃的时代,“景德镇如果能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有可能攀上陶瓷史上另一个高峰。”北京观复博物馆馆长、著名陶瓷鉴赏家马未都在“珠山八友”陶瓷文化论坛上指出。
“珠山八友”陶瓷文化论坛是2011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今年是第一届。它以“珠山八友”为题,旨在进一步深化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内涵、保护传承中华民族陶瓷文化遗产。
“珠山八友”是以王琦为首的中国首个瓷画艺术团体,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由王琦、王大凡、邓碧珊、汪野亭、程意亭、刘雨岑、何许人、毕伯涛八位名家组成。最早以“月圆会”形式结社,他们以瓷会友,在绘画上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张扬个性。
“‘珠山八友’瓷画改变了千百年来景德镇陶瓷由皇家审美理念一统天下的绘瓷形态表现,其风格各异、个性张扬。以中国画形式为核心的‘珠山八友’瓷画艺术样式,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陶瓷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李文跃说,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粉彩瓷画出现于民国建国初期,它的出现距今不到百年,却是中国陶瓷绘画表现的一次革命,是一种质的变化。
“这种局面的出现不是偶然。”马未都说,粉彩的出现是在清代,始创于康熙晚期,极盛于雍正朝,在清代得到长期发展。“珠山八友”在此基础上传承发扬和创新,从而诞生了新粉彩这一瓷绘品种。
而这一切的出现得益于整个国家政治格局的改变,帝制逐渐消亡,思想禁锢解除,中国艺术界各个层面处于空前的活跃状态。在景德镇偏安一隅的“珠山八友”是当时社会思想解放的一个缩影。伴随着清末资本主义的萌芽,个性表达开始出现,创作主体意识高扬,工匠们开始在作品上提名落款。“这在早些时候是不可想象的,此前个性发展受到专制王朝的扼杀。”马未都介绍说,“在光绪后期,明确创作者名字的陶瓷作品达上万件。”
李文跃认为,对于陶瓷艺术,仅仅传承是不够的,一定要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同时充分结合当代人的喜好和需求,积极创新,将新的技术工艺和新的材料更好融入和表现在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