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茶,一席谈,满眼景德镇陶瓷精品,秦锡麟温文尔雅,陶然自得。
28日,为期一个月的“珠山清韵——2011年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展”,在山西仁和信陶瓷艺术馆开展。335件陶瓷艺术精品,展现了不同技法、材质、风格的中国陶瓷艺术风景。它们出自老、中、青三代,六十多位艺术家之手,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教授的作品占了相当一部分,代表了目前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
秦锡麟,69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名誉院长,是当代陶瓷艺术界的泰斗级人物。受主办方盛邀,他携作品莅并参展。秦老很健谈,一口南方口音,话题不离陶瓷。“我这是第二次来太原,以前受学生邀请来过。”他说。尽管景德镇陶瓷学院有1.8万名学生,其中包括山西学生,来自上海、山东、湖南、广东、江西的比较多。
秦老对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信心很足,他说,经过几千年的探索和创新,景德镇成为陶瓷“代言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品种齐全、技艺精湛的陶瓷重镇了。传统的陶瓷技艺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同时新工艺、新技术又拓展了陶瓷的表现空间,“可以说,陶瓷是科技和艺术的综合体现。”
对于这两年的陶瓷收藏热,秦锡麟很欣慰,“上世纪90年代前,我们的陶瓷作品都是在外国办展,很多名瓷卖给了外国人。随着经济的发展,陶瓷热逐年升温,陶瓷收藏品市场价值不断走高。有的藏家不惜跑到日本、新加坡,把卖出去的好东西再买回来。”
“高水平的陶瓷展在北京、上海经常举办的,来山西这是第一次。”秦锡麟介绍说,山西的陶瓷收藏刚刚起步,不是经济达不到,而是意识没赶上。尽管刚刚开始,但山西的潜力巨大,有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他建议陶瓷爱好者们收藏一定要求精,勿求多,“大师的作品也有不好的,收藏就要搜集精品。物以稀为贵,存世作品少的大师,价格自然就高。”
秦锡麟直率地建议,年轻陶艺师的作品,只要你喜欢、东西好,可以考虑收藏。工艺难度大的,烧制过程复杂的陶瓷,无论出自谁手,都可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