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6年的上海国际元瓷论坛上,通过一篇论文,我已经对姚炜曾先生的严谨和认真钦佩不已,但是,当我手捧他的新著《鉴瓷实录(宋瓷篇)》,依然深感震惊。在这本书里,他收录了公元955年至1279年间典型的宋汝瓷、宋官窑、定瓷、钧瓷、龙泉瓷、耀州瓷、磁州瓷、临汝瓷、柴瓷及后周柴瓷等宋代瓷器三百余件,用五百幅瓷器全图及细部图片阐述了自己识瓷、辨瓷的方法。资料翔实,观点明确,说服力强,让人受益匪浅!
炜曾先生将瓷器中被鉴定的元素成分检测报告与国家公布的相应元素成分进行比较,核对含量比,再根据胎、釉、形、彩的表征作出目鉴评估。他认为,对鉴别一件瓷器,这两者缺一不可,而科学元素的“对应”则处于基础地位。由于资料的积累和认知度的不断更新,这本《鉴瓷实录(宋瓷篇)》的整理、编辑竟然持续了十年,仅以炜曾先生与藏友分享的诸多经验中的几条为例,就可以看出书里面那些看似只言片语的经验总结中蕴含的巨大工作量。
一、北方瓷胎三氧化二铝的含量〉28%,南方瓷胎三氧化二铝的含量〈25%。
二、汝窑为低硅质釉,二氧化锶的含量〈60%。
三、汝、钧、邢、定窑的含磷量高,三氧化二磷〉0.6%,釉面失透。宋定窑瓷基本不含磷。汝、钧、邢、定窑的含镁量高1.8%〈氧化镁〈2.8%,氧化镁;宋官、龙泉、景窑釉的含镁量低,0.2%〈氧化镁〈1.8%。
所有涉足收藏的人都不难想象出炜曾先生为这本书付出了多少辛劳,他以个人的经济实力,做无数次的试验,得出如此精确的结论。且不谈这些数据全面与否,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一个构建在千件瓷器科学数据基础上的结论一定比道听途说、比感觉、比任何人眼学更具有力量!
姚炜曾先生的开拓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可能是与生俱来的。1980年,他骑着单车行程三万里,走云南、上西藏,历时一年有余,成为中国第一个骑单车走全国的旅行家,新华社还向全世界作了报道。作为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姚炜曾先生有着多次在国际和全国摄影比赛上拿大奖的经历,说到这里面的奥妙,炜曾先生说“险以远则至者少,灵感、奇观都只光临那些敢于跋涉的人。”
国庆节的《南方周末》刊登了一篇叫做《赝品帝国》的文章,用三个词总结了当前的收藏界——欣欣向荣、乱象丛生、无法无天。对此,炜曾先生是认可的,但是他同时说,将很多东西定为“赝品”却是完全没有依据的,文博界一切的“乱象”都来源于眼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姚炜曾先生深信,越来越成熟、稳健的藏友会理顺收藏思路,推动民间文物收藏的发展。
鉴定就是讲道理,合理就对,不合理就错。这是启功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姚炜曾先生把它印在了《鉴瓷实录(宋瓷篇)》的扉页上。炜曾先生说:“鉴定古瓷器有很多办法,我用这本书阐述我的道理和方法,希望能对其他藏友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