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广东网潮州10月29日电 题:一花难引众花开 传统潮州通花瓷技艺后继乏人
广东潮州陶瓷制作历史悠久,潮州枫溪境内曾发现六千多年前的贝丘遗址及陶器,还有唐宋窑址的遗迹。宋代以后,枫溪成为中国陶瓷生产中心并延续至今。2008年潮州枫溪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花瓷是潮州枫溪地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雕贴镂空、精巧玲珑的陶瓷艺术品类,主要特点是在瓷坯体上雕通连续的几何图纹或花卉、人物、动物等形象。通花瓷经常与捏贴瓷花相结合,称“寄花通花”,是所有通花瓷雕中,最为完美的装饰手段。通花瓷是具有民族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瓷器艺术品,也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雕塑镂空与提花融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枫溪还曾为越南及中国一些瓷区培养通花、瓷花人才。
说起昔日通花、瓷花技艺的辉煌,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枫溪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79岁的王龙才神采飞扬,但说到自己这门手艺的传承,他却不免担忧。
王龙才告诉记者,行内人称他是“南国花魁”,但一花难引众花开。他曾带过几十个徒弟,有的成了省级工艺师,目前也仍有徒弟在他身边从事创作。但他最得意的通雕瓷花技艺,如今还没有年轻后辈能继承超越,这让他感觉很遗憾。
王龙才从事枫溪瓷艺和研究50多年,经验丰富,造诣深厚,技艺高超,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他的通雕瓷花及瓷塑成就卓著,把枫溪瓷独有的通雕瓷花技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中国内地独树一帜,作品屡获海内外大奖并被定为国礼瓷,其中《友谊通花瓶》被邓小平作为国礼赠给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春色瓷花篮》被作为国宝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白玉通花瓷》获保加利亚普罗迪夫国际博览会金奖。
记者近日走访广东省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该所制作的“陶瓷工艺通花系列”是刚刚评选出来的“潮州十大手信”之一。所长邱伟志告诉记者,上世纪70至90年代,枫溪地区生产传统通花、瓷花陶瓷的从业人员和产销量一片繁荣。但近年来,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迅猛发展,但传统的通花、瓷花陶瓷却因是纯手工生产,耗时长,出口难,产销明显萎缩。
对于越来越少人创作、生产传统通花瓷,传承人王龙才忧心忡忡。他告诉记者,目前枫溪的几位通花、瓷花大师,包括他在内,年纪都比较大了。这门技艺千万不能断在他们这一代,一定要传下去。
记者了解到,目前,为保护传承传统技艺,广东省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组织了20多人创作、生产通花、瓷花陶瓷。但每年产量只有1至2万件,主要用于中国外交部等政府部门的礼品。
虽然枫溪传统的通花、瓷花陶瓷越来越少,但据记者在潮州陶瓷批发市场看到,很多潮州陶瓷厂家越来越多地将通花、瓷花技艺运用到日常陶瓷用品中,生产出台灯、花瓶、笔筒、笔洗等,出口海外,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对此,邱伟志说,这或许将是通花、瓷花技艺得以发扬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