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平,一个普通的女子,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湘妹子,熟悉她的人,无不为她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賛叹不已。
十七岁那年,对于许多女孩子来说,是一首诗,是一曲歌,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而刘艳平呢,则是一个偶然的奇遇,改变了她截然不同的人生。
文革期间,刘艳平本着对齐白石老人的热爱,以及对艺术品的爱好,先后在乡亲家中的柴房、牛栏等地方,抢救了不少齐白石早年的竹雕作品。她首次的发现是在胡家冲莲花一队胡道林家中,看见落款“白石”的《牧童和牛》的雕花洗脸架,雕刻精美,形象生动。她心中一动,意识到艺术大师齐白石早年作品的巨大价值,于是产生了收藏的冲动,回家后同父母商量,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开始了收集齐白石竹雕的漫长历程。
接下来的事情发展颇为神奇,接二连三的惊喜不断出现。收集竹雕木雕的过程中,在白石铺一老农的牛栏屋里,发现十二块破损严重,依稀雕刻着神话故事、戏剧人物的雕花板。起初她请求老农将这些破板子“转让”给她,老农一听,皱着眉头说:“饭都没得吃,你还有心思玩这破板子?”刘艳平心意已定,又说:“我用两筒米来换你这些破板子怎样?”老农不假思索地说:“那还用说什么!”这次的收获让她找到了收集竹雕的方法。在文革那段缺衣缺食的年代里,用粮食来换齐白石竹雕不愧为是不是办法的办法。
为了找到齐白石的竹雕,她不辞劳苦,翻山越岭到处行走,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她都要亲自登门造访,想尽办法得到“宝物”。寻宝过程虽艰苦,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十年的收集整理,她在收集齐白石的竹雕、诗、书、画、印方面的收藏达到了个人收藏之最。齐白石的竹木雕作品目前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刘艳平个人手中,连国家收藏在这方向目前也仍然是空白。常常有人提出高价散买小件齐白石竹木雕,但都被刘婉言拒绝了,要知道现在一件齐白石个人作品摆件一件的市场价格就在百万元至几百万元左右,如果在境外拍卖价格可能还会更高,可贵的是几十年来至今从没有一件齐白石竹木雕作品从刘艳平女士手里流出去。这是刘艳平身上特殊的社会责任感,大家都知道竹木器是很难长期保存的,它容易长虫,容易损伤,而这批东西多到国家也要专门建管才能全部展示完全的,目前仍需要大面积的地方来保存这批艺术品的,这么多年始终坚守如一对于个人收藏来说真是实属不易。几十年来它就是刘艳平身上称重的一个包袱,刘艳平希望能有一天交给国家来保护它。其他大师级作品和古画作品收藏在她眼里都不足为奇,可是在文物专家眼里也是大有看头价值不可估量的。刘身上散发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次的东西,是一种许多拥有大把钞票的大腕们终生也难以理解参透的东西。
八十年代初,刘艳平南下广州,1985年开了第一家画廊,先后举办了齐白石部分作品。她热爱学习,努力钻研,先后拜师关山月、黎雄才,尤其拜著名鉴定家苏根春、朱家溍、史树青、谢稚柳等名家为师,并且与齐白石弟子卢师白,以及齐白石的后人齐良迟(四子)、齐良末(七子)、齐金平(长孙)、齐仁来(八孙)、齐灵根(幼孙)、齐耕夫(长曾孙)来往密切,友情深厚。刘艳平从他们手中收购了大量齐白石的精品之作。在此过程中,还涉猎瓷器、玉器,绘画作品包括元代王冕的梅花、明代扬州八怪的山水花鸟、清代四王的山水、郑板桥的墨竹等等。近代吴昌硕、高剑父、傅抱石、张大千、李可染、关山月、黎雄才等人的作品。
作为一名优秀的收藏家,刘艳平为了收集到珍贵艺术品,往往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只要听说或者出现某种珍品,她总是不远千里去寻找。
十几年前,刘艳平去四川阿坝附近山区收集藏作品,偶然发现了一种失传已久的中药资源。那是缘份的契机,是老天有意的安排,是天赐的吉祥物。在2004年她开始着手做开发这一资源的准备,这就是古代的“雪蚕”,失传多年的森林冬虫夏草。森林虫草是一种高浓缩成份的冬虫夏草,成份高于现今一切其他产地虫草。“雪蚕”亦名“冰蚕”,分别有雪蚕、冰蚕、雪蛆、冰蛆等名称。刘艳平这样一个传统的人、酒香不怕巷子深,细水长流的经营方式开起了虫草公司,她的唯一产品,就是这种药材就是稀缺的“森林冬虫夏草”。如果说外人说她能做得不错,那主要是以质量取胜,虫草行当多年打滚的人都说没有见过会这样卖虫草的————虫草十足全干(太干就容易碎,商家损失一般会很大),不加重,很难找到插竹签的,从不染色,无论多与否好与坏,都绝不参半点假加半点添加剂,足金足两且每一次都必定抛称给客人。所以说有人说她根本不是做商人的材料,实在的过了份了,她就是这样一个实实在在,这就是刘艳平的真我本色。
刘艳平乐善诚恳,豁达豪爽,她把名贵药材自己动手药制后无偿奉送给尊敬的老师、朋友、同行中人,让他们在享受健康的同时,更深深的体会到珍贵的友谊。她天生的仁爱精神促使她不停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包括孤寡老人、生活贫困者给予了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她在故乡湘潭积极于公益事业,捐款修建学校、祠堂、庙宇、公路等等。她在挖掘、保护民俗艺术,以及在中医学的不断探索中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