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反倾销对外需造成影响、国内因楼市调控引起内需不振的形势下,佛山陶企希望开拓新的市场以摆脱今年的困境。日前,广西“瓷土之乡”桂林资源县来佛向陶企抛出招商“橄榄枝”,吸引了30多家佛山陶企。不少陶企负责人均对瓷土资源丰富的资源县表示有投资意向。
记者了解,此前已有鹰牌、宇豪、丹力士等多家佛山陶企在广西投资设厂,广西正成为佛山陶瓷向外扩张的兴奋点。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表示,陶企在广西设生产基地,既可利用当地廉价的生产原材料,对企业深入东盟市场、开拓西南市场也有很大帮助。
多家企业相继于广西设厂
几年前开始的佛山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使大量陶企将生产基地往外迁移,其中大部分企业均选择原材料丰富、靠近区域市场的地区作为生产基地。而广西因为邻近广东、资源丰富,成为陶企外迁的热土之一。
以日前在佛山举行招商推介的桂林资源县为例,该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是广西著名瓷土之乡,用于陶瓷生产的瓷土、长石和石英三种矿产蕴藏量丰富,目前已探明储量在6500万吨以上,远景储量达1.2亿吨。如果加上周边县份,三种矿产资源储量累计在2.5亿吨以上。“这样的原材料资源在广东周边地区来说非常少见。”
丰富的陶瓷原材料使参加招商会的近30位陶企大佬产生了深厚兴趣,多名陶企负责人均表示,愿意到当地考察相关环境。和美陶瓷总经理谢达海告诉记者,近年来整个大佛山地区已建立众多的陶瓷生产基地,所需原材料大部分需从外地购入,如果能把厂设在原材料产地,能很好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事实上,目前佛山已有多家陶企在广西建设生产基地。2011年5月,佛山市宇豪陶瓷有限公司首条生产线在广西藤县正式点火;2011年4月,BOBO陶瓷位于广西北流的生产基地正式开工;2011年10月底,鹰牌陶瓷也与广西桂平县政府签约将投资10亿元建设生产基地。“由于广西与广东的人文习惯比较接近,加上资源优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陶企希望到广西设厂,按照预测,未来几年内广西的陶瓷生产线很有可能超过200条,成为全国前列的新兴陶瓷产区。”蓝卫兵说。
以广西为跳板求解“内忧外患”
在陶瓷业内人士看来,于广西设立生产基地,更有着佛山陶企摆脱目前经营困境的现实需求。
从今年3月份欧盟对华瓷砖启动反倾销调查以来,佛山陶瓷目前已遭遇韩国、阿根廷、巴西等多个地方的反倾销,这使佛山陶瓷的出口市场遭到沉重的打击。仅仅是欧盟一地,反倾销就有可能使佛山陶瓷对欧盟各国的出口量下降五成。
在严峻的外销形势下,如何保住、拓展新兴市场成为陶企必须面对的问题。据了解,由于东盟靠近中国且近年发展较快,目前已成为佛山陶瓷的前三大出口市场之一。“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如果能在广西设厂,以此为跳板,会更好地开拓东盟市场,扩大出口份额。”佛山和美陶瓷谢达海说。
另外,国内对楼市的调控使一二线城市的房产交易量大幅下滑,处于房产下游的陶瓷行业也深受其苦,库存增加、产能压缩甚至停产的情况时有出现。蓝卫兵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能够在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市场上抢占先机,对今后的持续发展很有帮助。”
据他介绍,目前佛山陶瓷在西南地区的市场份额并不大,借助广西这一中转站,陶企可以开拓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内需市场,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部分企业担忧“水土不服”
虽然大部分企业均表示对到广西资源县考察、投资设厂有意向,但也有部分企业对此持谨慎态度。
雅士高夫陶瓷董事长告诉记者,一个企业到某个地方投资设厂会考虑多重因素,靠近原材料产地只是一个方面,“对于陶瓷企业来说,物流占到很大的成本,如果交通不便的话,原材料优势也会被物流成本所抵消,所以还是要亲自去看过再决定是否设厂。”
也有企业担心当地产业配套不够完善造成企业外迁后“水土不服”。据了解,在前几年佛山陶企外迁过程中,就有一些企业在建厂后遭遇征地问题、环保问题以及产业链配套问题的困扰,其发展并不顺畅,甚至出现搬离或转租生产线的现象。“产业链配套不完善是很多企业外迁后遇到的最大问题,如果生产设备出现问题要买一个配件都要跑回佛山买、技术人员也要从佛山临时请回去,企业的正常运营就会受到影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说。
在蓝卫兵看来,虽然广西的陶瓷产业配套难以和佛山相比,但从长期来看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佛山陶瓷产品相对国内其它地区来说相对高端,价格也比较高,但是要开拓三四线城市或农村市场的话,这些高端产品不一定适销对路。在原材料丰富的广西生产一些针对非高端市场的产品,可使整个佛山陶瓷产业的产品结构更加合理,这样才能占有更多的内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