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其它>>|
西沙海底文物被疯狂盗挖 水下文物保护异常艰难

发布:2011-11-16 10:50:35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体: ]

  南宋时期的雕像、精美的陶瓷、残存的船板……11月15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大海的方向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展出,首次向公众展示南海水下文化遗产和水下考古工作。

  加强水下文物保护的另一个现实是,在我国浩瀚的南海西沙水域,不少水下文物被疯狂盗挖。海南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近日告诉记者,今年4、5月间,海南省文物局和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共同组织开展2011年西沙群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巡查和文物执法督查工作,共巡查了西沙48处水下文化遗存,发现盗掘面积占遗存面积50%以上的有26处,有些沉船遗址中心区域已被盗掘一空。

  目前国内水下文物保护的情况如何?面临哪些困难?在现有的条件下,应如何守护海底文化珍宝?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考古队员赶到时,大量文物已被捞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多年从事水下文物保护的考古队员,对西沙海域文物盗挖严重的情况并未感到意外。他无奈地说,他参与、了解的很多次水下考古发掘都出现过“考古队员赶到现场时,已有大量文物被捞走”的情况。“例如,2005年在福建平潭发现的碗礁1号沉船,是在盗挖活动进行了很久后才被考古队员发现的,当时已有人在海边公然叫卖和收购文物。”

  他还告诉记者,国内水下文物遗址的发现,多是由当地渔民或海洋渔业部门提供线索,考古队员自主发现的非常少。汪洋大海中,考古队员要找到这些遗址,无异于大海捞针,反而是长期在海上作业的渔民有可能先捞到文物。而某个水域有文物遗址的消息传出后,盗捞者便会迅速聚集而来,以水下爆破、手工挖掘、潜水探摸等手段,对海底的文化珍宝进行盗挖与哄抢。

  水下考古异常艰难,20米深水域每日潜水不能超半小时

  文物在海底沉睡多年,打捞出水对文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但是,我们不打捞,不法分子就会盗捞,破坏更为严重。”一位考古专家说,目前国内的水下文物挖掘均属抢救性挖掘,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水下文物保护,尤其是原址保护,是世界性难题。受技术、资金等限制,目前国内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多局限在近海区域。南海海域辽阔,有些文化遗址距离陆地远,保护起来更加困难。

  因此,尽管文物出水后还将经历在新环境中如何保存的考验,但考古队员们还是争分夺秒地将它们抢救上岸。

  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内的水下考古发掘多在近海30米等深线以上水域进行,通常十几米到二十几米是最普遍的作业区域。“经过训练,可以到达100米等深线的水域,但是非常危险,而且考古人员能够停留的时间很短,意义不大。”

  这位考古专家说,水下考古的作业内容与田野考古大致相同,但是“陆地上很容易就完成的测量、拍照、取样等工作,到了水下,变得异常艰难。20米深的水域,每天工作时长不能超过半小时,且一天只能潜水一次。”

  此外,水下考古较为理想的工作环境是能见度十几米的水域,但由于我国沿海有些水域污染严重,能见度只有1—2米,考古作业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大大降低了效率。

  拉起巡查执法机制的防护网

  作为中华民族世代在南海活动的重要物证,西沙的文化遗存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现有条件下,除了抢救性挖掘外,应当如何保护这些文化珍宝?

  王亦平认为,海上执法巡查对盗挖文物的不法分子能够起到震慑作用,是较为有效的保护措施之一。然而,“巡查船在大海犹如一叶孤舟,不像在陆地上,想开去哪儿就开去哪儿”。组织一次巡查需要联合海监、边防等多个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没有强有力的机制保障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只有建立常态化的巡查执法机制,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区域进行重点巡查,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防护。

  “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在辽宁绥中海域,尝试在古沉船遗址周围搭建了一些防护的铁架,但效果并不理想,最后连铁架也被盗走了。”接受采访的水下考古队员说,克罗地亚政府去年修建了巨型金属笼子将海底的古沉船罩起来,这样的办法值得借鉴。但由于技术水平、海域自然条件、经费等因素的限制,探索就地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同时表示,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水下考古,不断加大经费和人力的投入,尤其是强化对考古队员水下工作技能的训练。随着人们水下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水下文物考古研究和保护的行列,南海文物保护的状况会逐步得到改善。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