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名陶录》记载说:“供春,吴颐山家僮也。”吴颐山是一位读书人,在金沙寺中读书,供春在家事之余,偷偷模仿寺中老僧用陶土搏坯,制做紫砂壶。结果做出的砂壶盛茶香气很浓,热度保持更久,传闻出去,世人纷纷效仿,社会出现争购“供春砂壶”的现象。供春真姓“龚”。所以也写成,‘龚春”砂壶。此后又有一个名叫时大彬的宜兴陶工,用陶土,或用染颜色的硇砂土制作砂壶。开始,时大彬模仿“供春”砂壶,壶形比“供春”砂壶更大,一次时大彬到江苏太仓做生意,偶在茶馆中听到“诸公品茶施茶之论。”顿生感悟,回到宜兴后始作小壶。其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粟,妙不可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画航录》说:“大彬之壶,以柄上拇痕为识。”是说世人以壶柄上识有时大彬拇指印者为贵。从此宜兴砂壶名声远布,流传至今,还是人见人爱的精制茶具。由此可见,紫砂的喜欢,单一的一类都有什么长的时间,那博大精深的紫砂文化更是不在话下,那如何去了解她呢?瓷库中国专家建议,做一个知历史、知现代、知人的紫砂文化者,有益于自身文化的提升。

图:宜兴紫砂福寿紫砂茶杯
第一个要知历史,介绍紫砂壶目前情况首先要了解紫砂历史,即紫砂工艺历史、发展史,以及工艺构成。紫砂是优秀民族传承,从茶文化发展而出,明代起为实用品,对于何谓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等等老一辈的紫砂艺人,应该研究了解,加之理解,从理性到感性,再由感性及理性的充分认识。
第二个是知现在、了解现代,此单指宜兴紫砂壶。华夏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师传徒承。可以更进一步了解现在,此外我们作品的造型艺术品有时代性,不能、将明朝的搬到21世纪来,也不可以一代十,以点带面的简单领会,因为时代是在不断发展和前进的。
第三个是知人,何以要知人,这个作者做的壶是雕塑,还是光、素,要知“人”的艺术品、艺术道德及声誉,要从那方面得知呢?不是靠宣传,也不可一味的垂青所谓的名人效应。众所周知,真正的艺术品是放在桌面上,群众来抬轿,民众最有鉴定的资格,是经得起推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