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卫生陶瓷,做为一种重要的室内外装修材料和功能性产品,在现代家居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消费者最喜爱的装修材料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陶瓷新产品的不断问世,陶瓷产品在美化居室空间,为人们的起居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其琳琅满目的花色品种和诸多内在品质、特性与功能也给不少对陶瓷产品选购常识贫泛的消费者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在与普通消费者的日常交往中,常常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在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消费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把强制标准等同于绿色认证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日益转变和 新闻媒体对陶瓷产品中有害物质曝光力度的加大,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陶瓷产品的安全性、健康性和环保性,绿色陶瓷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尤其是从今年7月1日起 国家建材产品有害物质10项强制标准的实施,在陶瓷消费市场上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绿色消费的浪潮。
与此同时,不少精明的厂商抓住陶瓷产品中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的实施,大打绿色概念牌,为数众多的陶瓷厂商把产品符合标准视同为产品是绿色产品,在陶瓷市场上有意无意地误导消费者,有些厂商提供的所谓绿色产品证据就是地方建材质检部门的一份检测报告,也有的厂商提供的是一些不具有资质的协会颁发的绿色宣传标志,还有部分厂商什么也没有,只是在产品宣传和说明书中鼓吹是绿色产品。
随着绿色陶瓷产品畅销市场,众多厂商纷纷以绿色为卖点,打绿色产品的擦边球,在陶瓷市场和消费者中形成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把强制标准等同于绿色产品,实际上这是一种极大的错误。据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介绍,真正的绿色产品,不但要达到强制标准,还要通过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的认证,取得其颁发的带有“十环”环境标志或“绿色眼睛”标志的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品。面对商家的概念骟情和一些来路不明的绿色标志与认定证书,消 费者除了货比三家外,还需一双识别真假的慧眼。
二是根据砖坯红白区分陶质瓷质
目前陶瓷市场上的墙地砖,根据砖坯的颜色可分为红坯和白坯两大类,这是生产厂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所决定的,但是,近年来在消费者当中却日渐形成了这样一种 “共识”:红坯即陶质砖,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白坯即瓷质砖,是优质高价的代名词。甚至把介于红坯和白坯之间的砖叫做炻质砖。这种认识上的错误,严重导致 了消费者对陶瓷产品属性的正确理解,也给红坯砖的销售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实际上,国家标准规定了区分陶瓷产品是陶质还是瓷质的唯一标准是其吸水率,其吸水率小于0.5%即为瓷质砖,其吸水率大于0.5%则为陶质砖。那种红坯是陶白坯是瓷、红坯没有白坯好的说法完全是对陶瓷本质的扭曲或误解。
我国南方地区由于瓷土资源丰富,其生产的墙地砖坯体多为白色;北方地区由于原料中氧化铁含量较高,因此其坯体呈红色。事实上,陶与瓷都是由硅酸盐矿物质经过原料精选、加 工、成型、烧成等工艺过程而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能的制品,红坯与白坯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消费者援助专家介绍,世界陶瓷生产强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陶瓷产品基本上全是红坯,没有人会注意坯体的颜色,进入中国市场的陶瓷产品也全是红坯,并没有被据此划分为陶质或瓷质,而其铺贴后,无论是红
坯还是白坯,都没有人会看得见。消费者要摒弃以砖坯颜色区分陶瓷产品的做法,而要根据其需要的空间和范围,正确地选择所使用的陶瓷产品才是关键所在。
三是认为瓷砖规格越大越时尚
无论是地面砖还是内墙砖,近年来其规格都是一年一个大台阶,不断地扩大与膨胀,并出现了互相攀比的不良倾向,在陶瓷消费市场形成了一种现象,即认为瓷砖规格越大越时尚、越流行。
今年2月份,业界巨头东鹏陶瓷将其保持了2年的“中国砖王”的规格由原来的1200×1600毫米改写为1200×1800毫米,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抛光砖;一个月后,一直以来走小规格精品路线的上海斯米克也一改老面孔,推出了号称“天下第一砖”的1200×1800毫米“擎天岗”;4月份,新中源陶瓷也不甘落后,在一个月内连续推出了1200×1200毫米、1000×1600毫米、1200×1800毫米3种大规格超级完全玻化石砖,号称“世界级砖 王”……这种超大规格的墙地砖,代表了一个企业生产工艺和装备的能力,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助长和引导了陶瓷产品的消费时尚,使我国陶瓷产品不断向着大规格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居民的住宅面积大多在100-200之间,一间房屋的面积也就几十平方米,如果选用大规格的地板砖,虽然瓷砖之间的接缝少了,但却没有 了瓷砖之间必要的收缩缝,也使地面看上去显得呆板、单一,难以进行图案组合与变化,并不符合装修和审美要求。而事实上,在意大利、西班牙等一些陶瓷生产强国,其瓷砖消费大都停留在小规格方面,800×800毫米以上规格的瓷砖很少有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