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坐落于黄山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是闻名海内外著名的瓷都,与佛山、汉口和朱仙镇并称为四大名镇,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宋真宗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由于这里所产青白瓷的质地优良,便以皇帝年号命名为景德镇,并一直沿用至今。东晋人赵慨把越窑的制造技艺带到了景德镇并进行了多项改革,因其为制瓷行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故被后人奉为“制瓷师主”。明朝洪熙元年即公元1425年,镇民在御器厂内修佑陶灵祠即师主庙,赵慨被尊为景德镇制瓷的开山之祖,且詹珊作《师主庙碑记》记述此事。曾为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曾作“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的陶瓷历史以及文化,景德镇官方也将他的诗句作为宣传之用。
【瓷器文化】
“CHINA”为中国的英文名称,而其小写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发音是出自于江西省景德镇的古称“昌南”,由此可见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景德镇位于黄山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自古便有“瓷都”的美名。自汉朝开始烧制陶器,以及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均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著名的诗人陈志岁在《景德镇》一诗中所写“莫笑挖山双手粗,工成土器动王都。历朝海外有人到,高岭崎岖为坦途。”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为青花、玲珑、粉彩以及色釉,以其独特的“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艺术风格闻名于海内外。据相关史料所载,自公元1405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均携带了大量瓷器,尤以景德镇瓷器为主,使得中国的陶瓷名扬海外,更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
【传统习俗】
景德镇自古便以一瓷二茶而远近闻名,随着制瓷行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瓷业习俗中,瓷与茶也是密不可分的。景德镇制瓷做坯古时被分为圆器和琢器,其中以琢器坯房德工人生活最为艰苦,工作没有保障。在每年的岁末,即中国农历的十二月期间,老板都会请被留下的工人去喝茶,而没被邀请喝茶的工人,就表示着来年将被辞退失业,因此以后便将老板年底请工人们所喝的茶叫做“留人茶”。旧时在陶瓷行业中,开工生产被称为“起手”,在开工之后不久,大约于每年的4月间,老板都要请工人们喝一次“起手茶”,或是吃一次“起手面”,并要求工人们努力干活。“留人茶”与“起手茶”均是用来约束瓷业工人们的一种方式,起源于何时已无从可考,但其却是在陶瓷行业中所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传统技艺】
景德镇自古便被称为“瓷都”,其手工制瓷工艺主要分布于景德镇市的城乡各地。早在宋代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中最重要的成型工序便已经初步建立,后经过多个朝代千余年来的发展与进步,景德镇的制瓷业已集历代名窑之大成,并融合了各地制瓷技艺的精华,形成其风格独特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有着非常强的专业化程度,极其细致的行业分工,其中最为核心的包括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五项工序。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及其生产体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与东西方各地区经济与文化交流的纽带,已于2006年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艺术】
景德镇民窑陶瓷美术是指景德镇各个朝代民窑瓷器的造型艺术、装饰方法以及纹饰绘画等,是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窑就是指由民间所经营的瓷窑,其是相对于宫廷或是官窑而言的。景德镇地区在很早以前就出现过非常有名的民窑,在明清时期,景德镇的民窑便已经成为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制瓷中心。景德镇民窑陶瓷的美术装饰方法主要包括胎体绘画装饰、釉下彩绘画装饰以及釉上彩绘画装饰,其重点在于对陶瓷纹饰的绘画,主要的绘画题材主要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吉祥寓意以及文字图案等六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