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讯 7年来,龙海海澄的小伙子许志杰在海边捡到几大袋陶瓷碎片,其中也有十几只相对比较完整的碗、小碟子和酒杯之类的瓷器。
15日下午,经漳州市文管办的两名专家初步认定,这些陶瓷碎片全部是青花瓷。文管办的专家说,这些虽然只是些陶瓷碎片,但极具研究价值,同时也是月港“海丝申遗”的有力佐证。
专家鉴定
年代跨度大 多为生活用器
15日下午,许志杰在他家的客厅里,将一件件“宝贝”排在地板上,等候专家的“审阅”。
在仔细查验后,漳州市文管办的工作人员王先生说:“这些大都是些生活用器,也有几件冥器。陶瓷碎片品质比较差,属于民窑产品,但这些不是"克拉克瓷",而是青花瓷。”
王先生进一步解释说,“克拉克瓷”是外销瓷的一种代称,特点是宽边,包括青花瓷和五彩瓷等,其中以青花瓷为主。
“虽然这些陶瓷不是"克拉克瓷",但极具研究价值,同时也是月港"海丝申遗"的有力佐证。”王先生说。
对王先生的看法,另一位工作人员李先生表示赞同,并说:“这些陶瓷碎片年代跨度大,不属于一个批次的产品,明代的较多,也有少量的清代陶瓷。可以看出这些瓷器有些产自德化、景德镇、平和以及本地窑口。”
王先生说,从器型上分,这些陶瓷碎片主要是盒子、碗、盘子、碟子、杯子、汤勺、瓷塑以及罐子。“这些陶瓷装饰的制作工艺主要是印花、彩绘、刻花和划花,大多数为标本,完整器较少。”
王先生指着其中一块写着“太平年器”的碗底说:“这个瓷器的生产时期应该为明末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为了祈求天下太平,故在碗底写上"太平"字样。盘上的寿、福、瑞兽等字样和装饰图案,其主要的寓意都是为了祈福、保平安。”
专家建议
妥善保存,是“申遗”有力佐证
400多年前,海澄有7个闻名遐迩的码头,它们在当时扮演着大明帝国对外商贸往来的重要角色。
“从陶瓷的年代、款式等判断,这些瓷器很可能是当年各地的商人,途经月港供补给时,被商人扔弃的一些破损残片。”李先生说。
李先生建议,许志杰将这些陶瓷碎片妥善保存。“虽然只是标本,但它们具有实物代表性,是月港"海丝申遗"的有力佐证。”
对于专家的鉴定结果,许志杰表示:“我坚信,这里面一定有"克拉克瓷",虽然它们没有太多的价值,但我仍会妥善保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