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杨女士携家传瓷瓶到中华疑似文物甄别保护委员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作鉴定,没想到其曾祖母的嫁妆瓷瓶竟是雍正斗彩瓷。
近日,杨女士在看本报“高古文化天地”关于民间疑似文物科检的信息后,带着“苍龙教子图斗彩抱月瓶”到中华疑似文物甄别保护委员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她说,这件斗彩抱月瓶是自己曾祖母当年的嫁妆,希望求助资深专家和精密仪器,对其进行准确断代。
中心主任吕志坚目鉴后初步认定,这是一件清雍正年本朝本款的官窑产品。后经EDX3600LX荧光能谱仪对瓷瓶胎、釉作双重检测,电脑数据库显示结果:“送检样品胎、釉元素成分含量与18世纪中期(清雍正年间)斗彩瓷器数据符合较好,属景德镇窑产品”。
该瓶高35.5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12厘米,重3145克。小口、直颈,颈侧双耳,瓶腹似圆月,胎质细密,釉质温润,光洁如玉。瓶身绘苍龙教子图,图中祥云迤逦、漫天飘飞、洪蝠迭现、灵瑞咸集。但见苍龙腾空而起,虬躯矫健凶猛,大有气夺千里之势。幼龙破浪而出,昂首欲飞,与侧首下顾的苍龙深情对望。其画笔生动精美,祥云虽多,却形态各异。“苍龙教子图”作为清宫御瓷装饰题材,始见于雍正一朝,实例可见于故宫博物院。
吕志坚介绍,斗彩瓷自明代创烧,至清代有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彩与釉上彩结合的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入小窑经低温烘烤而成。
雍正斗彩工艺高度发展,是继明成化后的第二个高峰期。引入了珐琅彩和金彩,形成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珐琅彩的新工艺,斗彩瓷在原有红、黄、绿、紫、赭色之外,又增添了粉红、胭脂、藕荷、玫瑰、湖水绿等多色,更显富丽堂皇。雍正斗彩在康熙斗彩的基础上,工艺更精湛,无论从造型设计、纹饰布局,还是色彩配合、填彩工艺上都进入更高阶段。
明成化斗彩多是小件器,而雍正时大件斗彩器增多。杨女士的苍龙教子图斗彩抱月瓶不仅是件大器,而且还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