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郑州12月18日 题: 痴情于登封窑瓷研制的中原艺人李景洲
说起瓷器,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驰名中外的钧瓷、汝瓷等中国名瓷。然而以河南登封窑为代表中国北方窑群却鲜为人知。
史料记载,登封窑始创于隋唐,历经五代,鼎盛于北宋,包括曲河窑、白坪窑、前庄窑、徐庄窑、冶窑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青瓷,因地处钧瓷(窑)、汝瓷(窑)之间,既有钧瓷的厚重,又有汝瓷的神韵,被业界誉为“兼具钧汝之美”。
正是处于对这个曾经辉煌近千年的民窑有着特殊情感,从收集瓷片标本到踏勘瓷窑遗址,从恢复登封古窑到嵩山青瓷出窑,从研烧珍珠地到创作水墨瓷……30年来,河南民间艺人李景洲一直默默甘做一位“瓷情”汉。年仅50余岁的他便是中国“登封窑”的传承人。
“我是踩着瓷片长大的。”17日,李景洲带着中新社记者走进他的“舞台”——“登封窑”厂和实验室,一边演示登封窑的加工、制作、刻划及烧造工艺,一边讲述了他的“瓷情”人生。
李景洲介绍,他的家乡与曲河窑一岭之隔曾经是古代一个瓷器区遗址,生活中的登封古瓷器、瓷片无处不在,家族中亦有不少族人从事各类陶瓷烧造、制作以及陶瓷买卖。
李景洲说,童年的他总是幻想把捡来的碎陶、瓷片,拼凑成一个完整的瓷器。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的熏陶下,加之儿时的梦想彻底地改变了李景洲的一生。
从1985年起,李景洲收藏了登封出土的各个时代,完整的陶瓷器皿及陶、瓷片10余万片(件)。而细心的李景洲为便于识别,便将其收集的每一块瓷片标本上都标注有瓷片的称谓、品相及年代,而且每次把玩时都带着手套。
李景洲说,他收藏的各个时期的陶、瓷片上至自裴李岗、仰韶、龙山文化,经夏商周到明清,期间从没有断代,每个时代的陶瓷都有它明显的特点。“可以说大量的实物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北方民窑8000年来的沿变历程。”
通过对登封古窑口遗址分布、瓷片标本特征的研究,李景洲绘出一幅古代嵩山地区陶瓷窑口遗址图,“从图上来看,先民们是根据海平面的不断下降从高处到低向下迁徙的,海拔高的地方是裴李岗文化、仰韶、龙山文化时期,而隋唐、五代、宋各窑口就靠下。”李景洲说。
为了圆儿时的梦,李景洲工作之余便从各处收集瓷片、查阅专业书籍、向专家咨询求证,并且自费参加了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研究生班、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的陶瓷培训班等。
2006年,李景洲创建了“嵩山古陶瓷研究学会”,着手对登封窑的恢复研究。历经千辛万苦,李景洲和他的团队先后成功地烧制出了嵩山青、珍珠地等瓷器,使得登封窑曾经的珍品“珍珠地划花”瓷器千年后“重见天日”。
之后,李景洲仍旧痴情于登封窑瓷器的研制,2010年底,“水墨瓷”问世,李景洲如愿地将所喜爱的山水、花木、鸟鱼印在了瓷器上。
如今,“登封窑”已成了陶瓷界、收藏界的关注话题,而这位踩着瓷片上的“瓷情”汉子也不再独舞,数十年的执著感动了其妻刘爱叶,双双翩舞于中原民间陶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