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营古玩生意的四平收藏者来说,12月18日真是一个好日子。这一天,四平古玩城正式亮相四平客运站大厅,天南地北的古玩商200余名齐聚这里,古玩商们和藏友尽情享受“淘宝”的乐趣。喜欢收藏的人们无不高兴地说:“四平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古玩城。”
古玩城交易繁荣
四平客运站大厅一楼东侧,来自江苏、山东、辽宁、吉林、内蒙、黑龙江等省份约200多名收藏爱好者在十几米宽、50米长的地带摆满了地摊。楼上41家店铺开门纳客,红色记忆、藏珍阁、鉴古轩、翠玉轩、古韵斋、明晟阁……比比皆是。古玩艺术品更是琳琅满目,字画、陶瓷、木雕、铜器、玉器等上万品种,让人一饱眼福。慕名而来的收藏爱好者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尽情享受着“淘宝”带来的乐趣。古玩城内人流如织,人们在地摊和店铺中淘着自己喜欢的古玩。
记者在一楼一个古钱币地摊前,看见一位50多岁的男子正用高倍放大镜仔细观看一枚古钱币。他看了一枚后,又从装钱币的塑料封里选了一枚再次观看。一会儿,男子与摊主尹先生讲起价格。“100元吧,我玩古钱币的。”
尹先生笑了,“您给的太低了,不挣钱啊。”中年男子没说什么,略微思索一下,就从兜里掏出两张百元大钞塞给尹先生,“搞定。就这么痛快。”
尹先生笑着收下了钱,然后指着中年男子对记者说,他是行家。
闻听此话,中年男子笑了,告诉记者他姓刘,从梅河口来的。从事杂项收藏17年,他刚买的两枚钱币一个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一个是宋徽宗朝代的,“宋代这枚钱币,铸造非常有说道,我回去能卖到1000元。”见尹先生正和别人说话,他悄悄地告诉记者:“我研究古钱币多年,能辨出钱币的版别、优劣,他(尹先生)不懂,自然就不会要价了。”
刘先生说,他听说四平有了古玩城,17日就过来摆摊了,到现在卖了2500元钱的货,今天他又卖了2600元的货。“这次来,我还是很有赚头的。”
十字绣15万元夺眼球
记者寻访了一圈,了解到摆地摊的古玩商很多都是四平周边城镇的,一位出售像章的古玩商来自通辽,他说,大一点的城市都有古玩市场,全国各地的古玩商都去淘宝。四平早就该有古玩市场,尽管地方小点,但毕竟是有了专门的古玩城,不但方便了收藏者的交流,还有利于四平的经济发展。
记者在楼梯处发现一幅巨大的“十八仕女图”十字绣,标价15万元。卖主是一位42岁的女性,叫赵桂红,家住梨树县十家堡镇西黑咀村。这幅十字绣作品长3.6米、宽1.6米,是赵桂红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绣成的。“我有两个女儿,2008年,大女儿考上大学,我寻思绣十字绣卖钱好供孩子上学,可是,等我把这幅十字绣完成,没等卖出去大女儿都毕业了。”
十字绣标价15万元,却少有人问津。赵桂红说,她曾在网上查过,此版此款的“十八仕女图”长春交易过一笔,卖到了16万元。“我打算明年拿到长春农博会上去卖。”赵桂红表示,她坚信自己的作品值这个价格。
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四平的收藏爱好者以往都是在铁西区邮局后大门、六马路附近一带零散地做些藏品交易,买主基本为本地人。从12月16日古玩城进驻客运站之后,不但本地收藏爱好者纷至沓来,外地古玩商们也都云集于此。据华泉阁老板刘先生介绍,不但附近的旅店爆满,就连饭店生意也较以往好起来。“有了古玩城,极大地方便了收藏爱好者集中进行交流交易,也方便了外地藏友过来交流,带动了很多旅店、饭店赢利,对提高四平古玩收藏水平和经济发展也是一个促进。”
据了解,此次古玩城三天的开业交流,每天都有2000多人来此“淘宝”或浏览。
古玩产业仍有更大空间
藏珍阁老板邵思相从事玉器、瓷器等收藏已30余年,在四平收藏界小有名气。在他的店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通过海外回流得来的一尊“掐丝珐琅鎏金佛”,标价2000万元。他说,四平收藏界的藏品不次于外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是因为发展太滞后,古玩收藏力量始终得不到展示,如今有了古玩城,必将使我市的古玩艺术品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他表示,四平收藏者准备建立一个民间收藏家协会,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服务和指导,为四平的文化产业发展出一份力量。
据业内人士介绍,四平客运站积极抓住当前“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机遇,从今年10月初就积极运作成立古玩城。此后,每周四、五定为古玩交流大集,为全国各地藏友提供交易、交流、研讨和学习的平台,在互赢互利的基础上,也对提升四平城市的文化品位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