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网兴旗下网站: 中华陶瓷网  中国瓷都德化网  德化陶瓷商城  网兴网络
网络兴瓷,陶瓷行业第一门户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页 展会 人才 商城 图库 电子杂志 陶瓷技术 行业百科 营销管理 企业家俱乐部 论坛
频道首页  陶瓷历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识
陶瓷艺术  陶瓷院校  古瓷欣赏  陶瓷拍卖  陶瓷古窑  陶瓷常识 产区特色: 德化  景德镇  醴陵  潮州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陶瓷文化>>陶瓷文化>>|
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记录者:紫砂茶具的文化内涵

发布:2011-12-21 14:25:04  来源: 瓷库中国 [字体: ]

  一般来说,茶、水的比例随茶叶的种类及嗜茶者情况等有所不同。嫩茶、高档茶用量可少一点,粗茶应多放一点,乌龙茶、普洱茶等的用量也应多一点。对嗜茶者,一般红、绿茶的茶、水比例为1:50至1:80,即茶叶若放3克,沸水应冲150至240毫升;对于一般饮茶的人,茶与水的比例可为1:80至1:100。喝乌龙茶者,茶叶用量应增加,茶与水的比例以1:30为宜。家庭中常用的白瓷杯子,每杯可投茶叶3克冲开水250毫升;一般的玻璃杯,每杯可投放茶2克,冲开水150毫升。

  首先是泡茶用具宜小大不宜大,以瓷器最好,陶器和玻璃皿次之,一般不用金属茶具。现在有些人喜欢用保暖杯泡茶,其实不科学。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芳香油,在高温和恒温的水中,部分芳香油会挥发,香味因而减少,茶碱大量浸出,茶叶色泽变得过深,味变苦涩,甚至还有闷沤的味道,最重要的是降低了茶的营养价值,失去了那份雅哉。

图:正品宜兴紫砂茶壶旭日东升-大师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紫砂茶具实用价值被很少人所得知,也就渐渐的茶艺也淡了了下去。紫砂茶具的作用慢慢的变化为了文化的传承和想历史的记录者。

  瓷库中国专家沈教授说:当茶艺缺失很多的时候,茶艺文化就成了主流。现在的紫砂茶具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历代陶艺家挖掘我国陶瓷文化富矿中把握时代脉搏,按照文化艺的规律,通过泥土的捏制,展示出来的,有着与人类依存的渊源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紫砂茶具已超越了实用功能的束缚,逐步成了物化了的精神艺术品。

  闻名中外的紫砂茶具,除具良好的材质外,特别注重外形的装饰。融书、画、诗、印诸艺为一炉,又集雕、琢、捏、塑、贴、绞、堆、绘、喷、嵌、釉、漆、镶、包等诸般制作技艺为一体。可谓出类拔萃,巧夺天工。

  紫砂茶具的创制始于北宋末年,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间,以紫砂壶最为著名。

  宜兴紫砂壶的系别可分为:创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别派等。始创者为宜兴“金沙寺”寺僧,专抟当地的特产--细陶土加以煅炼,手捏为坯,经几道工序烧制而成,世代相传至今。

  至明代正德年间,宜兴进士吴颐山曾在金沙寺寓居攻读诗文,时书憧名“供春”者,因闲暇无事,见寺僧在从事紫砂壶生产,就在暗中淘细土制坯仿效。又经自己刻苦钻研,日积月累,制壶技艺日精,终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一代制壶高手,成为阳羡茗壶“正始”之首。 据说当时供春在寺内学艺时,曾看到寺内一古银杏树上有树瘿,形状古朴,奇拙,就模仿树瘿的造型,用手指捏为形,再用茶匙挖空内壁,做成几把“树瘿壶”。这一独树一帜的紫砂器物,受到当时社会名流、雅士们的认同、欣赏和赞叹,为其起名曰:“供春壶”,供春遂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可考的制壶名家。

  名家评供春其壶曰:“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供春之壶胜于金玉”。历代以来,供春壶均为极其名贵之物,名闻遐迩,存世极少,历代藏壶名家竞相搜求而不可得。

  供春以后的制壶名家当为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四家。四家之后制壶技艺最高者为一代制壶名家时大彬(时朋之子),时人谓其制的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 时大彬初仿供春制作大壶,后因人们品茗斗趣之需而改制小壶,并以柄上拇指为标志,流传之广,以致人人“几案一具”。清人陆绍曾见时大彬所造之壶,有名为“六和一”者,即壶身、底、盖都可分可合,“合之为一壶”、“离之乃为六”,水注其中“滴屑无漏”,可谓匠心独运,巧夺天工。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国瓷都
·宜兴
·德化——中国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镇——千年瓷都
·佛山——南国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访客留言
运营商:网兴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C) 2007-2008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Cceram.com
电子邮件:service#ctaoci.com 联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园科技大楼二楼 邮政编号:362500 闽ICP备05012475号
电话:0595-23555005 传真:0595-23593359 广告热线: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