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网兴旗下网站: 中华陶瓷网  中国瓷都德化网  德化陶瓷商城  网兴网络
网络兴瓷,陶瓷行业第一门户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页 展会 人才 商城 图库 电子杂志 陶瓷技术 行业百科 营销管理 企业家俱乐部 论坛
频道首页  陶瓷历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识
陶瓷艺术  陶瓷院校  古瓷欣赏  陶瓷拍卖  陶瓷古窑  陶瓷常识 产区特色: 德化  景德镇  醴陵  潮州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陶瓷文化>>陶瓷文化>>|
中原两周列国玉器(一)

发布:2011-12-26 16:42:49  来源: 盛世收藏网 [字体: ]

  玉器" target="_blank">中国玉器,源远流长,民族特色鲜明。在绵延不绝、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玉器以其特有的品位和属性,融入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伦理道德、宗教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用途之广、工艺之精、艺术之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

  在中国的万年玉器史上,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北方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玉器和东南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玉器为代表,形成了第一次发展高潮;至商代晚期以殷墟玉器为代表,达到了第二次发展高潮。西周玉器承前启后,在继承商代玉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和田玉大量进入中原,玉器制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一、 考古发现的中原两周列国玉器

  河南鹿邑太清宫镇西周初年长子口墓,是一座双墓道中字形大墓,出土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原始瓷器、骨器、蚌器606件。其中玉器104件。多置于棺内,种类包括礼器、仪仗、工具和生活用具、装饰品四大类。

  玉礼器有琮、圭、璋、璧、环、璜、玦、簋等23件。其中玉璧(M1:280)好之孔壁凸起呈圈状,有人称之为凸好廓璧,或称有领璧。此种型式的玉璧与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殷墟妇好墓、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坑所出相似,明显具有商代晚期风格。玉簋(M1:74),出于椁室北部,与青铜礼器放在一起,显然是具有礼器的功用。玉色浅白,腹部饰弦纹和圆涡纹。此前殷墟妇好墓曾出土2件玉簋,形制略同,唯前者器腹较浅,圈足较高,纹饰也较简练,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透雕龙凤纹璜(M1:111),主体为一凤鸟,昂首收足,勾喙垂尾,高冠雕成龙形,构思巧妙。全器采用立雕、镂刻、钻孔和线刻相结合的艺术手法,纹饰华丽,自然流畅,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玉仪仗类有戈、钺、刀、镞4种。玉戈多放置在墓主头、胸、腿等部位,无使用痕迹。造型端庄,材质精美,通体抛光,为玉器中之上品。墨玉刀(M1:330),放置在墓主人腰间,与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短柄玉刀形制几近相同。弧背曲刃,刀背两侧有阴刻滴水纹。通体乌黑发亮,制作甚佳。

  玉工具和生活用具类有锛、刀、刻刀、抄4种。

  玉装饰品类数量最多,质地和制作均佳,为长子口墓出土玉器的精华。其中最精彩的是一件虎首跽坐人鸮佩(M1:319),出于墓主人身侧,从正面看为一虎首跽坐人,而从背面看则为一鸮。虎首高昂,大口暴张,利齿狰狞,长圆形双目虎视眈眈。虎首下为人身,跽坐,身着衣。鸮呈蹲状,圆目突睛,虎之双耳亦为鸮耳,人背作鸮身,人的两臂作鸮之双翼,人之两足作鸮足。通身饰阴线刻云纹。此器将虎首、人身和立鸮完美地集于一体,匠心独运,巧夺天工。其它如龙凤佩、牛面佩、兽面佩、龙、鹿、鸟、兔、鱼等,均形象生动。

  长子口墓年代不晚于周初成王时期,墓葬形制和葬俗有商代遗风,玉器造型和纹饰具有商末周初双重特征,经鉴定墓主人长子口系年龄60岁左右的男性,发掘者推断其为商末显贵,在西周初归附之后,又成为这一带的封君。

  洛阳北窑西周墓地位于洛阳老城北郊,自1954年发现以来,陆续发掘西周墓葬348座。

  西周早期墓116座,出土玉器51件,包括柄形器、戈、钺、刀,并有鱼、虎、鸮、鸟、蝉、蚕等动物造型。其中M198出土一件玉虎,玉色浅灰,为一件圆雕精品。虎作伏卧状,头向下垂,张口欲食,长尾后拖且向上卷曲。背饰雷纹,两侧刻卷云纹。头顶及背部巧妙用利用黑灰色玉斑,以表现毛色的深浅对比,是一件俏色手法的佳作。

  西周中期墓57座,出土玉器66件,包括牛形调色器、柄形器、戈、铲、璜、觿、鱼、鸟、蚕等。其中牛形调色器(M14:8),灰白色玉,圆雕作伏卧状。头向前伸,其上也有黑色斑纹。牛身作方形,饰卷云纹,背部宽平,雕琢有4个圆洞,作调色之用,出土时圆洞内尚残留朱红色颜料。

  西周晚期墓34座,出土玉器235件,包括柄形器、戈、铚、璋、璜、玦、鱼,以及大量小件玉饰和石英珠等。

  西周初期营建的洛邑成周,是周王室统治东方广大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北窑西周墓地出土不少带铭青铜器,如"王母"、"王妊"、 "太保"、 "虢公"、 "蔡叔"、"康伯"、"毛伯"、"丰伯"等,均为西周高级贵族和官吏。墓葬一般不设腰坑,也不见殉人,随葬陶器以鬲、罐组合为主,反映了周人的葬俗。

  应是中原地区的一个古老封国,同时又是一个文献记载湮灭已久的小国。1986年,在河南平顶山市西20公里的薛庄乡北滍村滍阳岭,发现了应国墓地。经过持续10年的考古工作,发掘西周墓葬36座,春秋早中期至战国墓葬20余座。

  西周早期墓M230,残存玉器有戈、璜、柄形器以及羊、凤鸟、鹰、鱼等饰件,造型生动别致。

  M84属西周中期墓,据铜器铭文,墓主人为一代应侯。玉器多置于棺内,墓主头部上方置玉戚,应是其诸侯身份的象征。颈部和胸部置5个玉璜,分别串连长短玉管和800多颗料珠、玛瑙珠,构成一组4串项饰和佩饰。腹部又置玉圭、玉璧和4件玉柄形器等。

  M1为西周晚期墓,随葬玉器数量甚多,玉圭、石圭置于椁盖板上,1件玉柄形器置于椁内。棺内墓主头骨顶部置1件玉琮,两耳附近各置一件玉玦,口含3块玉片,颈围一串项链,左肘关节处置1件小铜环,右肘关节处有1件小玉环,骨盆周围有玉璧、玉璜、玉蝉、玉人形佩、玉锥形器、玉鹰等,右脚趾处置1件夔形玉片。其中白玉透雕人形佩(M1:110),正背面纹饰相同,采用透雕和双阴线相结合的技法,雕成蹲坐侧面人形,神态生动,晶莹剔透。白玉鹰(M1:114),玉质温润光洁。鹰展翅飞翔,头向右扭曲,以嘴衔右翅,形成一个穿孔。鹰眼、鹰背和双翅均为线雕,两爪作长条形卷曲于身下,此器玉质精良,琢磨精致,造型生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玉雕精品。据考证,应国之"应"在古文字中即"鹰"字。玉鹰的出土,表明了应与鹰的渊源关系。

  此外,西周晚期墓M37出土的1件玉牌联珠组佩,长35.5厘米,由梯形玉牌和缀于其下的五组玉管、玉珠、玛瑙珠串饰组成,色彩斑斓,夺人眼目。M46出土有多组项链、缀饰、佩饰、串饰,杂以琮、玦、圭、玉握、玉鱼,布满全身,令人目不睱接。

  应国在春秋早中期之际为楚所灭,这里成为楚国北方边境的军事重镇。战国早期曾一度属韩,战国晚期并入秦国版图。

  虢是西周初期始封的姬姓国。上世纪50年代与90年代,先后两次在三门峡市上村岭一带发掘虢国贵族墓地。第一次发掘墓葬234座,第二次发掘墓葬18座。其中M2001和M2009为2座国君大墓,M2012为国君夫人墓,M1052和M2011为2座太子墓,此外还有一批大夫与士一级的贵族墓葬。出土各类珍贵文物数万件,仅玉器就达4000余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玉质之好,制作之精,为西周考古中所罕见。

  M2001为虢国君主"虢季"墓,随葬各类器物品约5293件,其中玉器967件(颗)。外棺盖上置玉圭、戈、柄形器、戚等。内棺盖上置玉戚、琮、璧、璜、戈、圭等礼器和玉龙、虎、鹿、鸟、鸽、鳖、鱼、牛首、马首等佩饰,以及玉柄形器、管、珠、片等饰件。棺内死者面部覆盖缀玉幎目,这是以玉片分别制成人体面部各器官的形象,如眉、眼、鼻、髭、口、颚、耳、颊、印堂等,周围环列三角形、梯形小玉片,构成面部轮廓,以丝线缝缀于丝织物上,覆盖于死者面部。这是后世盛行于汉代的帝王殓葬"玉衣"的祖形。此外,死者头戴玉发饰,颈挂玉项饰。更有一套大型组玉佩,置于颈间而达于膝下,由7件大小递增的玉璜间以左右对称的双排两行玛瑙珠、玉管和料珠串缀而成。尸身上下还放置数块玉璧以及玉圭、璋、戈等,再在口中含玉,手中握玉,脚下踏玉,甚至在趾间夹以玉饰,充分表现了古代帝王之身的威严。

  此外,椁室东南角出土1件玉柄铁剑,由铁质剑身、铜质柄芯和玉质剑柄嵌接组合而成。经鉴定为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此剑剑身包裹一层丝织品,外佩皮革精制的剑鞘,应是主人生前心爱之物。M2001入葬年代当在西周晚期。

  M2009据铜器铭文为虢国国君"虢仲"墓,随葬品之多,居虢国墓地已发掘的墓葬之首。墓内随葬的各种玉器,可分为礼仪用玉、生活装饰用玉、工具类玉器、敛葬专用玉器等。M2009也出有缀玉幎目和六璜组玉佩,另有玉璜、琮、璧以及戈、钻、斧等。其中一对透雕白玉璜可组合为一件完整的玉璧,印证了汉儒半璧为璜的说法。白玉璧两面均饰变形龙纹,纹饰流畅而富于动感。一件青白玉琮,一端射口刻铭文"小臣妥见",据考为商代武丁时期遗物。另有一件半琮,方体短射,形制奇特,系琮纵剖而成。大玉戈形体硕大,通长达70厘米。M2009玉器中最精致的莫过于各种圆雕动物了。包括龙、虎、象、鹰、鸽、鸮、兔、鹿、鼠、牛、羊、猴、蛇、龟、蜘蛛、蜻蜓等,数量之多,种类之全,蔚为大观,且用料考究,造型生动传神,琢磨精良,纹饰华美流畅,实为研究西周玉雕工艺的珍贵实物资料。

  更值得一提的是,M2009外棺盖上放置一批用毛笔书写于玉片上的遣策,字迹工整醒目。遣策上有周宣王时重臣"南仲"的名字,这为墓主虢仲下葬的年代提供了佐证。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遣策。

  自1992年以来,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已先后发掘清理了9组19座晋侯及其夫人墓,起迄年代从西周早期至春秋初年,出土玉器数以千计,大致可分为礼仪玉、佩饰玉和丧葬用玉等。

  礼仪玉有玉琮、玉璧、玉罍、玉钺、玉戚、玉戈等。M8出土一件兽面纹玉琮,以四棱角为中轴刻抽象兽面纹,兽面上复饰云雷纹,依稀可见良渚文化遗风。M63 玉罍器型与纹饰均仿自青铜,是首次发现的品种。玉罍深绿色,小口圆腹,肩饰凤鸟纹,上腹浮雕火纹间以四瓣目纹,下腹饰三角垂叶纹,通高仅6.2厘米,小巧玲珑。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国瓷都
·宜兴
·德化——中国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镇——千年瓷都
·佛山——南国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访客留言
运营商:网兴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C) 2007-2008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Cceram.com
电子邮件:service#ctaoci.com 联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园科技大楼二楼 邮政编号:362500 闽ICP备05012475号
电话:0595-23555005 传真:0595-23593359 广告热线: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