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瓷的天地里拥有自己的浪漫,在茶叶的国度中释放自己的激情,于是,苏东坡就有了“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切宽”的吟唱。在紫砂壶圣地的丁蜀镇,一直让“东坡提梁壶”的故事代代相传。这是宜兴紫砂史上的一个文化驿站,或许是艺术领域的一个阳关。紫砂壶从此根植于人们的思绪,化作了美妙,变化了幽韵,成为修身正行的载体,传统文化的化身,散发着超乎物外的悟性与智慧。而移植仿制是紫砂茶具陶器中一种运用比较广泛的造型方式,就是切合着文化传承而制作。紫砂茶具仿制借鉴青铜器﹑金银器﹑竹木器﹑玻璃器﹑陶瓷器以及其它器皿和塑器的整体或局部,通过陶艺家们对各种形态造型因素的研究,吸取其它传统工艺品或生活用品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提炼﹑组合,并与紫砂材料的良好可塑性和特有的工艺技术相结合,取得形式完整﹑比例协调﹑内容统一的紫砂艺术效果。

图:中国红龙凤呈祥大瓷盘功夫茶具 高档礼物 热卖产品
这种造型的典型代表主要有集玉壶﹑僧帽壶﹑双龙提梁等。集玉壶:此壶嘴﹑把﹑钮及壶身及装饰都移用玉器的形式组合在一起,没有任何牵强附会。线型的方圆﹑凸凹起伏产生内在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线角﹑线面﹑处理方中有圆,刚中有柔,圆润明澈,简洁明快,细节与整体整体配合相宜得当,形式与功能协调一致。此壶沉静温润,含蓄典雅,仿佛就是一把玉制的茶壶。虽有雕饰却不繁缛,含蓄而不张扬,构思巧妙,别具匠心。
僧帽壶:该造型式样就是来自瓷器造型。不过紫砂陶艺家们在拿来的同时并不照搬照抄﹑原封不动,而是从紫砂材料的固有特点出发,赋予形体更多的紫砂特色。由圆变方,把圆僧帽改成方僧帽,强化了点﹑线﹑面的转折和过渡,使整体线面明确归正,增强了形体的装饰美感。
这种造型方式并不是简单的“拿来有用”,而是通过对姊妹艺术优秀的造型形体和精神内涵的借鉴,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使之适合紫砂特有的材料和工艺特点,变成紫砂陶艺自己的造型因素,创造出属于有特定的紫砂风格和语言的造型式样。
紫砂造型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创作题材无所不包,集中体现了陶艺家们创作智慧。造型式样从古至今,日臻完善,是中国陶瓷及世界陶瓷的一座艺术宝库。
紫砂陶艺虽然可初步分为四种造型方式,但它的归纳和总结却无法穷尽艺术家们创造的丰富性。随着社会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交流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情趣,人生态度的转变,会发现更多的造型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工艺的发明,人们观念意识的转化,也会创造更多的造型方法。当然,这几种造型方式也不是机械的,它们之间经常是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紫砂陶的造型设计不是自然模仿和表面修饰,而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按照客观规律把握事物间的必然联系。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而不是盲目的,一成不变的,在学习传统的优秀文化内涵的同时,要和时代相结合,这样才会有工艺品蓬勃的生命力之说。也要学习西方的优秀文化和设计理念,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历史上文人雅士的参与也产生过紫砂陶创作的高峰期。让我们紫砂陶的从业者和喜爱者们都来参与,去学习历史,吸取精华,继承传统,把握现在,畅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