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脉络里,一直绵绵流淌着“尚青”的文化传统。而青瓷就是“尚青”文化几乎是最佳的表达载体。
早在商周时期,就诞生了中国最原始的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青瓷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淄博青瓷以淄川寨里青瓷莲花尊出土为标志,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南有龙泉青瓷,北有昆仑青瓷”。山东昆仑瓷器公司“昆仑”牌鲁青瓷的出现,不仅仅是青瓷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中国“尚青”文化精神的创新。
文化之美
新品鲁青瓷2010年4月一推出,旋即被山东省22届运动会运动员公寓选为接待和展示用瓷,其中两套建设标准最高房间的餐茶具及陈列瓷全部选用昆仑鲁青瓷。省运会之后,这两个房间还将作为接待淄博尊贵客人的地方长期保留。
世博会期间,140件昆仑鲁青瓷梅瓶将作为世博会礼物,赠送给前来参加活动的140名台湾各学校的校长。
与38年前一出品即广获赞誉的鲁青瓷相比,新品鲁青瓷青翠欲滴,乳润优雅,完全突破了原来略显厚重的老气,给人一种说不尽的清新悦目。
1972 年,代表国家当时最高接待水平的北京饭店建成之际,其日式餐厅要配套不同于一般青瓷的陶瓷产品。这一研制任务交给了原淄博瓷厂。新产品试制成功后送到北 京,立刻被采用,随即下了60万元的订单。该产品由于胚体采用了淄博新材质滑石瓷,烧制技术上采用了窑变工艺,既有青瓷的厚重浑朴,又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轻 盈朗润,当时被定名为鲁青瓷。
1982年鲁青瓷刻瓷文具在德国慕尼黑三十四届博览会上获得金牌,这是中国陶瓷产品在国际上荣获的第一块金牌,1987年滑石质鲁青瓷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三十六届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上再度荣获金牌。
1999年广州白天鹅宾馆举行“红楼笔会”,当时用的是鲁青瓷瓶瓷,参会的众多文化名人大加欣赏,刘海粟为其写下“舆古为今”四字;后来,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欣然为鲁青瓷题诗一首:“光华朗润鲁青瓷,疑有天人捧玉卮,雪沫乳花浮午盏,静参禅味吃茶时”。
1998年,昆仑瓷器公司接手倒闭破产的原国有重点陶瓷企业淄博瓷厂。鲁青瓷的研制生产重新启动。
在新品鲁青瓷研发过程中,昆仑瓷器始终坚持一条看不见的文化创新的主线。新品色泽清新淡雅,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新品文化表现力更加丰富,目前昆仑公司正在开发表现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文化精髓的系列作品。
窑变之奇
物以稀为贵。鲁青瓷重新诠释了“稀缺”的含义。
当年北京饭店的60万元订单一做就是3年。当时鲁青瓷的成品率不到1%,满满一窑产品最后挑不出几件成品。
极低的成品率造就了稀缺,但同时也扼杀了成长空间。从许多名贵瓷种一出生转即消亡的事实看,缺乏足够的成品率和稳定的烧制技术是其根本原因。
“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瓷的名贵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
“之所以成品率极低,是因为鲁青瓷同样采用了独特的窑变技术。”业内人士评价说,所谓窑变是指陶瓷釉色在高温下演变而成,人力难以控制。鲁青瓷的颜色经过三次烧成才形成最后的神奇之色。
为了解决成品率低的难题,昆仑瓷器公司不断调整用料,改进烧制方式,还去日本名古屋考察,希望能学到一些有用的技术,几年来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系列改进,成品率提高到8%。
有了成品率的保证,一批更大更好的产品得以产生。双耳马头螺纹瓶、方形福寿双耳瓶、双耳鹿头尊高度接近半米,最大直径达0.4米。从专业角度讲,1360度高温下,瓶型的增大,带来的制作难度是几何级的增加。
人生之蕴
昆仑鲁青瓷的新元素在哪里?
新品鲁青瓷从品牌精神、品牌内涵、品牌形象等方面做了全新的思考和设计,品牌文化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心灵需求和审美趋向。
生 命力。这是昆仑鲁青瓷品牌精神的最新提炼和表达。“青”字的本义给人们以生生不息的感受和期待,鲁青瓷表达的“青”是一种集合了人生多种美好元素、沉淀于 心灵深处的生命能量。窑变即升华,升华是更高层次的再生。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感知,鲁青瓷都在表现一种珍贵的生命力。
文化昆仑。昆仑商标暗合昆仑山的崇高境界。昆仑山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山脉之一,几万年前的那场地壳运动不仅造就了气势最磅礴的山脉,同时也造就和哺育了中国人精神追求的极点。不屈不挠,莽莽苍苍,浩瀚无穷。这样的精神境界正是持久生命力的表现。
窑 变天成,蕴蓄人生。昆仑鲁青瓷的品牌口号催人奋起,发人深思。这句口号的魅力在于使人在感受生命神奇的同时,追求一种含蓄而富有张力的生活。蕴蓄二字准确 地体现了青瓷的特色与本质,同时也对应着现代人积极而健康的生活态度。喜欢“蕴蓄”的人,一定是内心有长远追求,做事张弛有度,实现目标含蓄有力的一类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