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我看陶瓷”这个题目,我就想:作为一个陶都所在的城市,佛山人是很有底气去写它的吧?!“石湾瓦,甲天下”,自古以来的美名,加上那千姿百态的石湾公仔、品种繁多的装饰瓷砖、增色添景的园林陶饰、美轮美奂的马赛克艺术……古往今来,无不在浸润着佛山人的文化神经、装点着佛山人的精神世界。
谁家没有摆上几个符合自家喜好眼光的陶瓷公仔?恐怕极少;谁家没有装点几样认为会带来吉祥如意的陶瓷摆设?也会很少;现代家长,谁家不曾带小孩去参观过南风古灶、参观过陶艺制作、甚至亲手玩过泥巴?也应该参与者众;更不说千年祖庙里面的陶塑、泥塑,既是古老艺术的永恒表现,也是陶都人民千年智慧的代表所在。那些个栩栩如生的小小公仔,是自然流淌在佛山人血液中、一代传一代的“陶瓷基因”的外在表现而已罢。呵呵,“石湾瓦,甲天下”的后面是否也应该加上,“”?!
扎小辫的少时,看着家里摆设的陶瓷公仔,还没有太多感觉,当某一天,家人买给我一套六件陶做的小炉子、小锅、小煲的厨艺玩具,我好喜欢,小小的心里觉得这才是小孩家家原文来源于华夏陶瓷网要玩的嘛!那一套小陶瓷炉具,让我珍爱了好长一段时间,我用它们做我独自扮演小厨娘时候的道具,也是我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煮树叶、花朵、草儿“大餐”的好工具。那小炉具里面,有长辈对我的疼爱、也有我“丫角髻”岁月的一段游戏乐趣,童真自然,和由此触发的游戏想像力,直至在某一天它们不知所踪。当我现在在街头的陶瓷店里,看见这套如今仍会放在显眼位置摆卖的小炉具,心底就有一份不言而喻的亲切感。有多少的佛山儿女在他们的儿童时代拥有过这一套小陶瓷炉具、或者让他们现在的孩子也拥有?我想有很多很多。
长大了,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到一些陶艺名家,或者国家级的陶艺大师,梅文鼎、黄松坚、潘汾林……在他们的身上,不但从一个个大师的高度了解到陶瓷艺术在佛山的重要位置和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更从佛山各大展厅基地看到了为什么佛山人的陶艺触觉、“陶瓷基因”能被代代相传,现如今,很明显地,佛山人不止是被影响着、延续着,更是更有力量地表现着、改良着陶瓷艺术,向世人展示新的陶瓷深意和前景,我为“佛山陶”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