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陶厂距离南风古灶并不远,前边恰好有一座高桥穿过,连接东平河两岸,把古镇石湾的消息也带到外面的世界,在古朴戏谑的石湾区域文化与实效迅捷的现代生活之间,美陶厂占据了一个两相宜的位置。董必武题的匾额苍劲有力,经岁月清洗更是落尽铅华,匾额衬托之下,进入视野的一排罗汉显得愈发生动起来。游者若走近这些罗汉,便会发现罗汉是塑在一弯小桥上的,众罗原文转载于华夏陶瓷网汉造型神态各异,或扑或挺、或立或卧,却又无不惟妙惟肖。如此绝伦的艺术品,也落落大方地与周围建筑一起经受风雨洗礼。此地近观有亭台楼榭,远看有绿林掩映,游目所及更是遍布岭南瓦屋,明明处于闹市,一种几欲忘尘的心境却悠然而生。于是口边不禁吟哦: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艺大师梅文鼎的工作室,正是在这水环树抱,绿影横斜之间。
“玩陶达人”梅文鼎
拜访梅大师,最好的场合当然还是工作室。工作室里,梅大师正如平常一样工作,地上摆满了烧成的作品与待上釉的陶胚,两相对比使人不得不惊讶于这门泥火艺术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本来是最普通不过的陶土,然而抟坯成型,施上釉彩,再经火煅烧,于是就成了最好的空间装点。老先生见有人来访,遂放下手中的活计,亲切地看着我们,交谈间还如顽童般眨巴下眼睛,孟子说大人不失赤子之心,形容梅老先生再好不过。梅大师今年七十一岁,精神依然很矍铄,每天工作七个半小时,当提起自己的工作时,梅老师说自己是在“玩陶”。六二年从广州美院雕塑系毕业之后,梅大师便留在石湾美术陶瓷厂从事创作,至今一晃五十年过去了,五十年来梅大师留下无数为人称道的作品,广为流传的趣闻,以及诸如《文鼎与陶艺》等一系列理论著述;五十年来勤奋地探索创新,自觉地创作总结,曾经热心著文载道,决心弘扬石湾陶艺文化,更有从不离一线工厂的创作实践,然后梅大师把自己与陶艺的关系轻轻拈出二字:玩陶。似是完成一种心理上对孩童的回归,而使观者颇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慨。同时,也是如孩童一般对这文化充满喜悦与爱惜,所以才会对世俗加诸其身的光环评议愈发淡泊,玩陶是与几百年流传石湾陶艺前世今生的交流,同时也是与自己内心的交流。
说“玩陶达人”,不是要给梅大师扣帽子,而是为描述一种对其作品的印象。在梅老师的工作室里,有一尊刚做好的作品表现的是一个老头抱着酒桶,眼神俏皮地往上看,似乎对眼前的世界充满惊奇。梅大师说,这一作品的名字叫做《世界上莫名其妙的事儿真多》。本来这就是一种老人的普遍心境,难得的是既没有对奇怪的事儿心生愤慨,也没有对周围的新事物见怪不怪,而是永远保持孩童的眼睛,充满好奇地看待周围的一切。在《福禄寿一路顺风》中,虽说是为传达一种吉祥的祈愿,然而萌态毕露的福禄寿三神坐着小汽车的样子未尝不是创作者一种调皮的回应。梅大师一直强调创新对石湾陶艺创作的重要性,这种创新应该就是来自这份孩童般的好奇心吧。西方艺术创作论自古就有“游戏说”,比如康德就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梅文鼎大师所谓“玩陶”正好在这点与西方艺术创作论相契合,可见也是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正是“玩”的态度,把创作空间与自由度最大化,于是创作者便更容易在作品中融入个人感想思考了。
从工厂到市场
梅文鼎大师自己也感叹,玩陶的人不多了。这玩陶的不仅包本文来自于华夏陶瓷网括创作者,当然也包括赏识者。
石湾公仔本身是种手工艺品,在流入市场之前就注定要有一些功能属性——即满足一些特定的市场需求。由于大部分作为礼品送人,消费者在购买时就图个美好的念想,只有少部分“玩陶”的人会去在意那些真正有新意的作品。于是,吉祥文化对石湾公仔的影响特别明显,个别形象被一再重复而毫无新意。“我知道他们(消费者)喜欢哪些东西,我知道哪些作品好卖,我就是不想做而已。”梅老师说道。消费者的艺术鉴赏水平不高,致使艺术水准高的作品不能物有所值,人们熟悉的关公神仙等题材由于为人所熟悉一直很好卖。市场不但检验商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会左右一个行业的发展,于是生产出一些有艺术品位有能为消费者接受的工艺品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艺术家也是人,是人都得生活,做出来的作品终归是要卖出来的。很多形状古怪的东西,最终都要去符合市场。陶艺工作者要去关注市场,首先是服从市场,这样才能养活住自己。石湾陶艺这么多年就是这么发展过来的。”谈及作为艺术的陶艺与作为生存手段的工艺制作之间的反差时,梅大师如此回应。多年来,石湾陶艺正是无数手艺人勤勤恳恳,用自己的双手开辟了这门行业,其中的精英又把这提升为一种艺术。历史上的公仔也是充斥着吉祥文化,然而同样不间断有佳作问世。许多传统在当时就是极富现代性的,而如今富有当代气息的也终归会统一的传统中去。因此,所谓的“传统”既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被颠覆,也不会像另一种极端提的那样阻碍了当代性,产生这种思维本身就是一种浮躁的表现。人们应该做的既不是痛惜国粹的流失,也不是一副革命到底的决裂,而可资借鉴的做法,则是亲身去工厂里,在陶艺的工作氛围中了解它。即便是再完善的学院教育,如果生产不出令市场认可的作品,都说明它已经与真正的石湾陶艺存在距离。
然而,消费者的消费品位,赏鉴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被市场认可之后,就应该努力去引导市场,在比较“俗”的东西里面加入一些比较风雅的东西。“以前我还以为附庸风雅是个贬义词,现在才知道是个褒义词,附庸才能风雅嘛!这是做陶艺的两个阶段。”在了解市场消费需求之后,在创作中融入一些较高品位的艺术风貌,于潜移默化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品位,从而推动整个石湾陶艺步入比较高的层次中。如果陶艺家不进工厂,再多创意也终究不能切实推进行业的发展,只有立足当下,深入研究消费心理,才能真正地推动石湾陶艺的发展。“从工厂到市场”,正是这一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这一艺术形式的创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