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润民

许忠陵

张淑芬
8日,来自中国故宫博物院鉴定专家组的三位专家张淑芬、许忠陵、陈润民,在福州冶山路的福建嘉德会所为广大收藏爱好者“鉴宝”。
当日一大早开始,鉴定场所就聚集了专程慕名而来的各地收藏爱好者们。尽管经过专家鉴定,收藏者带去的藏品大约七成以上都是赝品,但也出现了一些精品:三国时期的高古瓷罐、具有浓郁福建特色的花梨木雕等被专家“慧眼”识出。
据了解,此次来榕的三位专家在业内都颇具权威和影响力。张淑芬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世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文房专家,她在杂件鉴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许忠陵是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书画鉴定专家,曾参加撰写《中国美术全集》、《大百科全书》(文物卷)的部分条目等;陈润民则是现任故宫博物院古器部陶瓷组组长、央视《鉴宝》栏目特聘鉴定专家、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擅长陶瓷器的鉴定、评论,在鉴定中以能理论联系实际而著称。
今天的鉴宝活动还将继续,时间是上午的9点到12点和下午的2点到5点半,收藏爱好者可得抓紧了。
现场藏友当场决定公开藏品供人鉴赏
虽然大部分藏品都属赝品,不过,仍有不少藏家带来了“好东西”。在鉴定过程中,有一位林姓藏友带来了一个瓷罐,经过鉴定后,专家说这是一件三国时期的越窑青瓷水波纹双系罐。鉴定一出,林先生就兴奋地说,“我一直以为是南北朝的,想不到是三国时期的,很意外。”
另一位藏友收藏的海南花梨木雕摆件,也非常引人,这个摆件雕的朱熹泛舟武夷山水间,一边喝茶一边谈论诗文的情境,具有鲜明的福建特色,古朴清丽、意境悠远。这位藏友当即决定将这件木雕摆在嘉德会所内,供更多的人鉴赏。“我外祖父是坦洋工夫创始人之一的吴庭元,外祖父把福建特色的茶叶推广到世界各地,现在我也有意愿让更多人了解福建文化、武夷山文化。”
故宫专家论道民间收藏
“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针对目前国内民间收藏热的持续升温,昨日,张淑芬、许忠陵、陈润民三位故宫专家则不忘给火爆的收藏市场“泼冷水”,还对福建特有的寿山石提出自己的看法。
“现在很多藏家只注重藏,而忽略历史、文化、艺术,这是不理性的。”
陈润民作为陶瓷器的鉴定专家,陈润民到过国内的很多地方“鉴宝”,他发现,很多藏家实际上对中国的瓷器都不了解,就盲目进入了收藏市场,“别人说是康熙年间的,他就认为是康熙年间的,没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让陈润民很痛心。他建议,收藏爱好者们多看、所问、多比较,多走走博物馆,多看看正规出版的博物馆的图录,对每个时期的瓷器都有了一个比较充分的了解后再入手。此外,陈润民说,福建是一个收藏大省,寿山石、脱胎漆器、德化白瓷、建窑茶盏等都是很好的收藏品,关键是要提升收藏理念,要用更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收藏。“收藏其实应该是一个提升情趣的很好的过程。”许忠陵擅长书画鉴定的许忠陵则认为,现在的收藏者大多有点浮躁,有点操之过急的感觉。许老建议,书画收藏爱好者不妨从某一个书画家入手,深入了解他的生平、历史、艺术特色、代表作品等,由浅入深地进行了解。
许忠陵认为,很多人通过收藏可以对艺术的某个领域有更深的研究和理解,这本身也是提升自我的一个过程,知识面和艺术造诣也都有了提升。
“都说寿山石地域性很强,我觉得实际上是福建的宣传意识还不够。”
张淑芬在杂件鉴定专家张淑芬看来,她理解的收藏是对文化的有序传承,这些传承下来的书画、瓷器、杂件其实都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张淑芬对寿山石也有着特殊的感情,曾经到过福州的寿山考察。但她觉得寿山石宣传不够,“寿山石是中国四大"印章石"之一,应该好好宣传。”
而针对现在很多人只注重寿山石的材质而忽略艺术性的现象,张淑芬强调,这就混淆了艺术品和工艺品的概念,真正的艺术品应该是质佳、色美、造型奇巧,才是值得收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