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具的文化在于其全手工的捏造之美。线条、比例好不好,是否流畅,有没有气韵。好的紫砂壶,应该有神韵,应该有美学上的各种名目,如拙朴、端严、华丽、大气等等,好的紫砂壶是材质、工艺、造型、内涵的完美统一。好的紫砂壶是长期的手工积累,是熟能生巧,是文化修养和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好的紫砂壶才能让人们心甘情愿掏出钱来收藏。
因为做茶壶的这些个难度在前,无法快速逾越,于是着急的现代紫砂艺人包括其身后经销商们开始了捷径之旅。他们在壶外动脑筋,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元素给一个原料成本仅数十元的紫砂壶披上“文化”的外衣。毕竟,相比在做壶本身下几十年的苦功夫,走“文化”捷径要省事得多。

图:唐山骨瓷茶具凤舞九天陶瓷茶具套装
紫砂壶有“文化”了,紫砂壶的热潮却难以再现,只能依靠旅游点的“一枪头”推销和所谓的限量版来给市场保温,大师的作品依然身价高昂难觅,假货、劣质紫砂壶依然充斥街头,紫砂壶的“文化之旅”一时仍看不到曙光。紫砂壶的收藏品热兴起了好多年,跟热潮跟得紧的朋友,家里往往会有上百个壶的壮观景象。但是,紫砂壶的收藏热也提前透支了行情,近几年来,价格飞涨的势头不再,大多数作品只能维持高位盘整。紫砂行业人士也很急,急了就要开会,一开会就会集思广益,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紫砂壶的出路在于应该注入更多文化内涵。
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赋予紫砂壶独特的魅力,而这样的魅力也迎合了江南诸多精细雅致生活人士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中国文化,向来注重和谐,有“和成天下”、“壶成天下”之说。宜兴紫砂壶跟“和”文化有着一种无形的默契和相通。不仅仅“壶”跟“和”谐音,紫砂壶自身所体现的一种敦厚、朴质也跟“和”相一致,壶嘴要收敛,嘴把壶体上下要和谐、协调,这样才符合中国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诉求。你付出多少努力,就会养出什么样的壶来。紫砂壶的外表还是诗书画的载体,刻上一些铭文或诗句,既可以展现紫砂艺术的文化内涵,也可以提升个人鉴赏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养壶、玩壶其实也是一种为人的乐趣所在。壶因人的养而有灵性,人则因壶生发感悟。
壶中自有乾坤在,煮茶品茗任江湖。无论是懵懂未开后的醍醐灌顶,还是大智若愚后的风雅气度,再或者是韬光养晦间的从容不迫,紫砂壶给人的都是一种无尽的享受。壶者,虚实分明,而又虚实合一。实者共赏,虚者为用,有无相通,阴阳相生。一壶在手,思接千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样,有壶的地方就有延续千年的江南精神和虚怀若谷的大度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