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深叶茂,人杰地灵
景德镇是陶瓷圣地,代表着陶艺创作的巅峰水平。这里的山山水水水都散发出一种艺术气息,这里成千上万的艺人终生迷恋陶艺创作、酷爱陶瓷艺术,并与陶艺有不解之缘。
冯林华先生是景德镇众多陶瓷艺术家中的佼佼者。他集绘画和书法于一身、融艺术和学术为一体,忙于公务而勤于创作。他出生在景德镇陶瓷之家,自幼爱好艺术,对陶艺创作情有独钟、不离不弃。在人们感受到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的氛围和魔力的同时,也由衷惊叹冯林华对艺术创作的执著和坚忍,佩服他的淡泊和修行!
熟悉陶艺界的人都知道,冯林华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陶艺生涯,他现在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他还是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广州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下面是他艺术创作获得的部分荣誉:
1997年曾担任江西省人民政府赠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礼品瓷《紫归牡怀》巨型瓷板画和《百荷图》瓷瓶设计及制作总监制。
1999年获昆明世博会室外庭院园单项创作金奖和《江西瓷园》瓷工艺设计组织金奖。
2003年青花综合装饰箭筒《欣欣向荣》被中共中央党校收藏。
2005年陶艺瓷瓶《篱笆》获中国第二届工艺礼品设计大赛金奖。
2007年陶艺瓷瓶《荷为贵》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
2008年的青花瓷瓶《和谐》获第九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同年,陶艺《清音》获“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2009年青花瓷板《畅游》获全国红博会工艺品大赛金奖。同年,釉里红《菊》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礼品设计大赛银奖。
2010年综合装饰刻瓷《花好月圆》作为江西省人民政府赠送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的礼品瓷。
下面可以窥见他部分学术成就:
2004年主编景德镇陶瓷历史图片集《千年窑火》专著;
2006年主编《世界陶瓷艺术家作品精粹》专著;
2007年主编《2007中国·景德镇当代国际陶艺展》专著;
2008年主编《2008中国·景德镇当代国际陶艺展》专著;
2009年第6期《收藏界》杂志专登《冯林华的艺术人生》。
二、得天独厚、广纳众长
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成功就有成功的原因。
冯林华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这不仅得益于他出生于陶瓷之家,自幼酷爱陶瓷艺术,还有他的坚持、执著、灵气。客观地说,他的外因也是令人羡慕的。
如果把景德镇比喻成陶瓷行业的皇冠,景德镇陶瓷学院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个比喻不一定很恰当,但是景德镇陶瓷学院不仅在全国陶瓷行业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全球陶瓷行业也享有盛名。这里不仅系统地培育了陶瓷行业各种专业人才,在陶艺方面更是汇集了一批一流的大家。而冯林华就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供职十余年。在这片艺术的沃土里滋润成长,在这宝贵的十几年里,冯林华充分吸收各种养料,如痴如醉地沉湎在艺术世界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尤其幸运的是,我国著名国画家胡献雅、丁千、尹一鹏、施干人、黄美尧先生等人给予了冯林华指教和培养,为他日后在陶艺界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
冯林华十分注重与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陶艺家的广泛交流,景德镇众多的艺术大师乃至世界各地到景德镇来交流和朝圣的艺术家都给予了冯林华艺术创作灵气,使之能广纳众长、传承创新。而冯林华先生也有机会参观各国美术馆,充分吸收各种养料,为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博采众长。
三、传承创新、多才多艺
联合国国际陶艺协会主席珍妮特·曼斯菲尔德站在世界陶瓷艺术发展的角度,概括冯林华的陶瓷艺术作品“既有东方传统的特色,又有现代艺术风格,构思新颖、色彩鲜艳、非常精美”。画龙点睛的道出了冯林华陶瓷艺术作品在继承中发扬,在传承中创新的艺术内涵。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称冯林华的陶瓷艺术作品“传承创新、品高艺精”,这个评价十分恰当,不愧为精辟之语。
所谓“传承”,指的是冯林华
冯林华的陶艺作品继承了传统艺术精华,他多数作品传统而地道,让人们感到熟悉而亲切。工笔和写意相结合,花草秀美,多为工笔,虫鸟动物可爱而有生气,多为写意。
冯林华的青花瓷瓶《腊梅》端庄大方,体现了一种在严寒中的傲然和不屈。釉上装饰瓷瓶《蜜桃》鲜嫩欲滴,红果绿叶,色彩丰富。两幅作品风格迥异却又都呈现出勃勃生机,又都是传统表现手法,类似的作品还有青花汾水斗彩作品《一枝独秀》、青花斗彩瓷瓶《梅》等。这类作品工笔为主,青花多、手法传统,在作者的作品中比重较大,有植物而无动物,体现了作者长于观察和修炼、热爱自然的情趣。这里体现了王锡良大师题词中的“传承”和“艺精”,更耐人寻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先生评价冯林华陶艺作品是“瓷艺精湛、独树一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把冯林华陶瓷作品称之是“瓷韵”。这些评价都适合于这些作品。我以为这些作品体现了冯林华先生的瓷艺精湛和功底。
冯林华还有大量作品集花鸟于一体、融动物与植物为一身,这些作品中有不少将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显得清新活泼、惹人喜爱。包括青花瓷瓶《听雨》、《映日荷花》等等。这类作品数量最多,比重最大。不少作品以写意为主,以青花装饰《松鹤图》,青花釉里红瓷板《金本文转载于华夏陶瓷网鸡报晓》,青花瓷板《畅游》等颇具代表性。借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对冯林华陶艺作品的评价来说,叫做“林华艺术,清新典雅”。在朴实无华的白描手法下,一股清新风气扑面而来。
冯林华也有一些集动物与植物于一身的作品以工笔为主,如釉里红斗彩瓷瓶《喜上眉梢》,青花汾水斗彩瓷瓶《接天荷叶》、《荷香人自醉,水美鸭畅游》、《鲤》等等。
张松茂说的“独树一帜”,王锡良说的“传承创新”中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我以为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作品构思精巧独特,用笔夸张,想象突破常规。比如青花汾水斗彩瓷瓶《一枝独秀》把一个“独”字表现得很好,令人称奇。而现代陶艺作品《鳜鱼》则用抽象手法、雕塑艺术、粗笔勾勒出两条鳜鱼,虽为现代抽象作品又能让人一眼即有感觉,当看到标题时则为之称快。冯林华的现代陶艺作品创新精神很强,敢于大胆突破。这在陶艺界特别是传统氛围浓厚的景德镇显得更为可贵。他的作品集的第一幅作品《礁》就是这样一幅作品,而这幅作品又采用了青花釉里红工艺、镶刻了青花瓷片,把“传承创新”的精神赋于一幅作品之中。釉里红陶艺《茁壮》也是一幅大胆现代的陶艺作品,体现了景德镇陶艺界在努力吸收外国陶艺的表现手法。这些作品数量不多,但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探索精神。而陶艺雕塑作品《清音》,则让人感受到冯林华不仅在绘画艺术上颇有造诣,在雕塑手法上也出手不凡。
釉下综合装饰刻瓷是冯林华陶艺作品中的另一片精彩世界,这里不仅体现了冯林华的“传承创新”,也体现了他兼收并蓄的综合能力与现代气息。他的釉下综合装饰刻瓷《霞》、《阳光雨露》、《日月同辉》等等,题材丰富、手法多样,即使是传统题材也散发着另一种现代气息。
王锡良说的“传承创新、品高艺精”,其中的“品高”可以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人品高贵”,一种是“品味高雅”。
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田泊平对冯林华陶艺作品的感悟是“德艺双馨”,更明确的把人品“德”放在首位。这从冯林华陶艺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他特别喜欢“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手下各种荷花作品至少有十几幅。而他的综合刻瓷《日月同辉》大气磅礴,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2009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展示后,由保利拍卖行拍卖成交,成交额44.8万元。冯林华将其全部捐献给希望小学。
一位著名的陶艺大师曾忠告中青年陶艺家:“一定要练好书法,要绘画、书法都精通。如果你画了一幅好画,连落款都成问题,作品就要打折扣了。”冯林华不仅擅长绘画,而且精通书法,他洒脱的行草书法艺术以及雕塑刀刻等创作手法为他的艺术生涯增添了光彩。
博采众长 独辟蹊径——冯林华陶瓷作品集序言
本文转自冯林华陶瓷作品集序言
因工作关系,我与各门类艺术接触颇多,陶瓷是我的钟爱之一。今天,看过林华的陶瓷作品集后,我耳目一新,甚至有了一种在唯美的意境里享受,在辨证的哲学里领悟到涌动。
大家知道,艺术是一个自我不断圆满、超越的过程,来不得丝毫讨巧,但学习是需要技巧的,否则即便付出十倍的心血也难获得一份回报,陶瓷艺术的学成名就更是如此。近几年,景德镇艺术陶瓷创造空前繁荣,众多的国际性陶瓷艺术交流,借助瓷博会的平台频频亮相,把东西方的艺术捏合作一起,使传统的、现代的多种表现融合交汇,使我们有机会领略到新材质、新工艺、新思维的综合运用和巧妙组合,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艺术空间,延伸了陶瓷语汇的表现领域。
从这本即将付梓的作品集里,我很欣喜地看到林华同志的陶瓷艺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独树一帜,自辟蹊径。其别开生面的釉彩搭配、洋为中用的章法构成、时尚综合的材质应用、不拘旧格的奔放画风,都表现了他遵循学古法求其变,师法自然又创个人风格的艺技之路。
艺术修养源于生活,是形成艺术灵感的沃土。林华同志出生于景德镇陶瓷家庭,自幼爱好陶瓷,尤其是青年时期得益于在陶瓷学院美术系十年的艺术熏陶和名家教授的艺术影响,使他耳濡目染,深谙陶瓷艺术真谛。后来又缘于工作的对外交流机遇,使他追观世界美术馆的艺术精品,这些历练和感染都潜在地、自主与不自主地体现在他对艺术本质的思索,体现在继承中创新,体现在创造中的自然而然,造就出他具有独到格调的画风。然而,对林华同志将来的成就,我是下不出结论也做不出估计的,因为他并不沉湎于固有的名誉和成绩,而是默默耕耘不止,始终以自我的完善为重,但有一点是可以明了的,那就是他的勤奋和追求。
知悉林华长时期从事繁重的行政工作,为景德镇的陶瓷事业发展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他又在不懈追求陶瓷艺术创作并取得喜人的艺术成就,他还担任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带领一大批颇具实力的中青年陶瓷艺术家创作了不少好作品,正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推陈出新和繁荣发展倾力而为。我想,不久的将来,他们的作品或许将成为代表中国陶瓷一个时代的典范。
我为林华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高兴,更为他倾心为推动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艺术的繁荣所作的努力感到由衷的钦佩。我相信,在他的艺术道路上,一定会佳作不断,硕果累累。我们也更有理由相信,也正是有了像林华一样的孜孜以求、勤于创作的众多艺术家们,承载着人类创造精神的中国陶瓷文明必将再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