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在北京有个家——记北京景德镇艺术瓷器服务部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虽然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的所在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各地,但是,远在北京珠市口西大街的北京景德镇艺术瓷器服务部(以下简称服务部),却已经营景德镇瓷器67年了。服务部经理王毅对记者说:“这67年,是服务部与景德镇瓷器共担风雨的67年。”他说,多年来,服务部坚持以质量和信誉求生存,以创新经营理念求发展,逐步形成了景德镇艺术瓷器的经营特色,目前系列品牌商品达5000多个品种,被中日用杂品流通协会授予“京城瓷器第一家”的称号。王毅说:“我们很看重这一称号,因为没有哪一家国企门市部能与景德镇瓷器一同走过67年,且兴衰与共。”
据王毅介绍,在清末民初,北京前门地区经营陶瓷的商店共有11家。北京景德镇艺术瓷器服务部的前身为前门春华泰瓷庄,始于清末。经北京档案馆查到的资料表明,从1944年联合5家专营景德镇瓷器的店铺改制为合伙经营的春华泰瓷器庄,到公私合营后成立的北京市陶瓷公司景德镇艺术瓷器服务部,距今已有67年的历史。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各高档饭店的用瓷80%来自服务部,成为北京地区唯一一家销售景德镇高档瓷器的特供商店。当时许多外国政要都曾光临服务部,一些驻京外国使馆工作人员也都是服务部的常客。所以,景德镇瓷器享誉世界,服务部功不可没。
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大潮让服务部如沐春风。服务部开始对国人开放,商品由原来的1200种增加到2600种。景德镇瓷器一面市,国人纷纷购买,其购买力度之大有数据为证。据王毅介绍,当时年销售量最多时高达900万元,年利润最高达170万元。这在人们只挣四五十元工资的年代,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当时服务部职工的平均工资为41.5元,但是,职工的月奖金最高时却能拿到50元。
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景德镇瓷器市场形势大转。有媒体报道,“千年瓷都”景德镇的陶瓷市场出现了假冒的“景瓷”,让消费者真假难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不仅让景德镇瓷器在国内失去了市场,在国外的声誉也大打折扣。由于体制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原与服务部联营的景德镇十大国有企业纷纷倒闭,而服务部经营更是陷于瘫痪状态,每天的营业额经常为零,60多名员工最终只剩下6名,1000多平方米的店铺,80%租给了美容美发店。
2000年王毅任服务部经理,在只剩下150平方米的店内,他动起了脑筋。多年来,不管景德镇瓷器市场如何兴与衰,但是服务部始终坚持货真价实的服务理念。为此,他带领员工去了景德镇。这次去景德镇让他大开眼界,原有十大国企倒闭后,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王毅惊喜地发现,景德镇瓷器的品种越来越多,艺术瓷比日用瓷的市场更红火。回到北京后,王毅与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共同研讨服务部未来的发展方向,一致同意“以销售艺术瓷为主,日用瓷为辅”的经营思路。之后他们与赖德全、宁勤征等十多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80多位省级中青年高级艺术大师合作,同时进行市场调研,生产出了符合市场需求的艺术瓷器,深受消费者欢迎。
为了让顾客了解瓷器制品的真实性,服务部为每件瓷器制作了收藏证明,附上作者的姓名、照片、联系电话等,以防假冒。他们还针对人们收藏、装饰家居的需求,推出了瓷器定做服务,他们将顾客喜爱的图案、花色、尺寸、姓名等印制在瓷器上。这一服务项目推出后,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销量大增,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并以每年10万元营业额递增。
谈到服务部未来的发展,王毅说:“我们要‘精雕细刻’地打造好京城瓷器第一家”,从员工素质、产品质量、瓷器品种上下工夫,还要加强宣传力度,不仅让北京人知道京城有家景德镇瓷器老店,还要让老店的名声传到全国,传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