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詹培明(左一)在深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向记者介绍陶瓷产品。
深圳商报记者 李博 摄
深圳商报记者 李玫 陈姝
实习生 谢惠茜
陶瓷艺术荟萃于瓷都景德镇,不过,深圳却有极富竞争力的瓷艺品牌。斯达高瓷艺发展(深圳)有限公司连续三次摘取陶瓷界“奥斯卡”大奖国际网印及制像协会(SGIA)艺术陶瓷大赛金像奖的金奖桂冠,并与华为、中兴等并肩成为“出口免验企业”,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该公司董事长、创始人詹培明是世界瓷艺界知名人士,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科技贡献奖获得者。在他的率领下,斯达高凭借高科技优势、环保颜料工艺及卓越的品质追求,不仅成为中国陶瓷业的领跑者,而且抢占了世界工艺陶瓷的制高点,其生产的高端陶瓷产品深受国际市场追捧,畅销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斯达高每年的出口订单都保持着10%的增长。
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詹培明表示,自己二十多年致力于陶瓷科研和装饰工艺的应用开发,其目的就是在探索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与西方文明相融合的最佳形式,并利用精致绚烂的珐琅彩瓷技术,传承中国文化精髓,提升中国陶瓷含金量,扩大海外高端市场占有率。
缺乏自主品牌成软肋
记者:陶瓷一直是中国的标志性符号,目前中国陶瓷在国际市场地位如何?
詹培明:中国是陶瓷大国。一方面陶瓷产品产量雄踞世界第一,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创新,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特别是由于缺少国际知名品牌,大部分产品只能以非常低的价格进入国外中低档市场,许多优质产品也只能打着国外品牌才能进入高档市场。目前,中国日用瓷在国外每件只卖0.35美元。因此,缺乏自主品牌已成为我国陶瓷业的一大软肋。
记者:听说,很多国际知名的陶瓷买家青睐斯达高的产品,斯达高的产品定位有什么不同?
詹培明:斯达高主要从事陶瓷花纸、玻璃花纸,以及日用瓷、工艺瓷、建筑装饰陶瓷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慢功出精品”是我们的产品追求。近年来,很多国际知名陶瓷买家对斯达高产品给予了高度关注,比如,去年底,几乎包揽了全球陶瓷经销渠道的“陶瓷皇帝”澳大利亚籍犹太商人麦克斯与斯达高一次性就签下逾300万美元的大订单。
为确保产品附加值,我们不做普通瓷器,也不将精力放在扩大规模上,而是立足高端,参与全球竞争,在注重文化艺术以及工艺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做强。同时,公司还特别聘请中国陶瓷泰斗、陶瓷大师、清华大学教授张守智做高级顾问,为推动产品在设计、工艺等方面不断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献计献策。
四成资金投入研发
记者:当前国内外陶瓷市场竞争激烈,要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斯达高靠什么去打拼?
詹培明:高端市场对设计、工艺、环保均有很高要求,我们的法宝是现代高科技加上持续研发和创新。比如珐琅彩,如用传统技术,必然导致含铅量高,无法在今天的生活瓷器产品中使用。为此,我们就开发了无铅工艺,使珐琅彩产品可以走上餐桌。再比如一直备受艺术品市场追捧的粉彩瓷器,其装饰图案全靠艺术家手工彩绘而成,工效慢,不可批量生产,而且在高温烧烤时容易出现开裂和脱落。我们的研发人员最终攻克了这一难题,开发出专用的陶瓷浮雕凸层颜料和“网印粉彩浮雕瓷器工艺”,不仅可以进行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生产出的瓷器还具有传统手工彩绘瓷器丰富的层次感、立体感与深邃的体积感。
我们常说艺术品是“设计为王”,设计到底指什么呢?一是造型图案,二是工艺。在斯达高成立初期,为了做出最精湛的工艺,曾连续亏损了60个月。当时我们非常坚定,只要思路正确,就不怕先亏损。也是在这60个月里,斯达高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还培养出一支200多人的高水准生产和管理队伍。
记者:斯达高在研发上的投入有多大?
詹培明:我为斯达高制定了一个“424”的发展策略,即:40%的资金用于产品的研发,20%的资金用于生产,40%的资金用于开发市场。近年来,斯达高一直坚持这样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资本和人力进行研发和创新,还专门成立了瓷艺研究所。目前,仅专利产品一项收益就占据了斯达高销售总额的25%。
现在,我们平均每天就要开发两件新产品和两个陶瓷外观装饰新花面来满足市场需求。我们还一改瓷器产品设计只针对中年市场,忽视年轻市场的传统,将目光投射到年轻中产男士、年轻白领和少女身上,相继推出男士、女士系列瓷器,将艺术融入日用陶瓷中去,培育个性化需求市场。
提前跨越欧美技术壁垒
记者:近年来,美国对陶瓷制品中重金属溶出量的门槛越提越高,欧盟国家也修订统一了新的陶瓷铅、镉溶出标准,其他国家也在不断地做出更严格的限制,这些环保门槛对斯达高开拓国际市场市场有多大影响?
詹培明:可以说我们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铅、镉这两种重金属的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斯达高是否能保住原有市场份额和开辟新的领域。所幸多年前我们已经觉察到这一趋势并做了相应准备。
一直以来,斯达高都是无铅、无镉的倡导者和先行者,我们不仅投入巨资采用世界先进的无铅无镉环保颜料,还引进分段自控恒温隧道窑,煅烧健康环保的顶级艺术瓷器。如今,我们的产品不但是完全达到骨瓷产品的国际要求,其采用的无铅、无镉工艺原料性能甚至还超过了欧洲、日本同类产品。
记者:近年来,斯达高成为广交会上的亮点,每年都收获颇丰,这与提前跨越欧美环保门槛是否有关?
詹培明:应该说有很大关系,环保已成为大多数国际买家采购的新标准。近几年的广交会上,斯达高凭借精致和环保的陶瓷产品收获了大量订单。在稳定老客户的同时,新市场不断扩大,品牌代理商已从挪威、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扩大到澳大利亚、波兰、马来西亚等国。
以创新产品拓内销市场
记者:斯达高一直以海外市场为主,目前是否有开拓国内市场计划?
詹培明:STECHCOL品牌在欧美有18个代理商,畅销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在国内的消费者中就有些寂寂无名,这与我们的推广策略有关。不过,现在我们已开始在内销市场布局。如,尝试性地在国内一些高端家居城开设专柜,今年也在跟国内的知名家居卖场洽谈,有计划进驻。
进国内市场,最大的担心是抄袭,所以我们一直非常谨慎。开拓内销市场,我们有两方面策略:一是把曾在国外卖得较好的产品投放到国内市场,即使出现抄袭,从总体上也不会影响公司销量。二是希望通过利用像珐琅彩这样的高端产品突破内销市场,因为其工艺很难被模仿。目前国内市场已有一批高端客户,他们对于几千乃至上万的高端瓷器有很强的消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