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之,中国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著名设计理论家。美国洛杉矶艺术中
心设计学院终身教授,现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出版有《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当代艺术史》、《世界平面设计史》等重要著作。在理论研
究上,他的《世界现代建筑史》、《世界现代设计史》等几本书已经成为美国及中国各所大学设计学
科的教科书。在设计实践上,他长期活跃在中美两国的建筑及各种合作设计项目中,包括十多年参与
万科及其他中国大型房地产公司项目及城市设计建设的经验。
作为一个美籍华人,王受之被认为是国内现代设计重要奠基人之一。其近年为人所关注的是他针
对中国建筑与城市的新鲜发言。最值得关注的是,因为和王石等大牌地产商的合作,他所着力推行的
新居住理念正在得到实践。 本文来自陶城网
2012年,王受之结缘现代建筑陶瓷行业,将为建筑陶瓷领域输入艺术大师思想。为了解其对现代
建筑陶瓷的观点,本报日前特对其进行专访,以飨读者。
陶城报:王老师,作为第一个受聘于中国建陶企业的艺术顾问,您是怎么看中国陶瓷行业的? 本
文来自陶城网
王受之:欧神诺去年来找我,他们希望在产品的艺术包装上面提高一个新的台阶。众所周知,中
国现在的建筑陶瓷行业已经非常庞大,大家的产量越做越大,而且技术也提高得很快。我估计,目前
陶瓷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竞争的瓶颈———大家都能做出差不多的东西,但对于消费者为什么
要为自己出品的这个东西买单,而不是为别人出品的东西买单,估计很多人也不是太清楚。
陶城网
在所有的技术与工艺都掌握之后,陶瓷的产品最终是要登堂入室的,这就需要营造一个氛围,但
这个氛围怎么营造?我估计陶瓷公司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再继续这样往上走,空间不大了。在和他们
交谈中,我讲了几个观点,第一就是陶瓷恐怕需要从过去简单的卖产品进入到卖生活方式了,得把生
活方式作为一种类型去卖出去,所以整个销售、布置的空间都要引导消费者,而不是消费者要什么你
们就给他们什么。第二,我觉得中国的日用瓷非常落后。日用瓷,就是一般像餐具、茶具、洁具等等
,这些都远远地落后于世界水准。虽然中国与瓷器同名,但在外国的重大宴会上,从不会用到中国的
陶瓷。为什么如今会落后得如此厉害?为什么没有办法能够提升上去?我觉得很困惑。 本文来自陶城
网
王受之:的确,如果是我们以前做的最简单的陶瓷,是不需要太多修饰的。比如公共厕所,比如
广州地铁,比如白云机场,这些空间需要的只是很简单的功能性,就是耐用。做一般的功能性的陶瓷
,不用考虑艺术,但如果要做一些有风格的陶瓷,就得逐步地提高。 copyright fstcb
打比方,我们的陶瓷要做出水准,要仿大理石,并且要仿名贵的大理石,只要拿到了纹样,可以
通过技术复制出来。但具体到意大利地中海北岸的大理石,威尼斯的大理石,和这些地理的名字一结
合,就必然跟某种生活方式合起来。如果说这种石材曾在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的威尼斯大量运用,那
正好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代,就跟文艺复兴扯上关系了。不是说仿制好这个石头,就是意大利风情
了,要是没有威尼斯装饰,没有威尼斯的风格,没有威尼斯的软件,没有威尼斯的家具,没有讲威尼
斯文化的销售人员,你卖不出高价。 fstcb.com
作为艺术顾问,我自己的想法是,第一个方面就是对于目前的建筑材料产品的发展趋势,提出一
些建议;第二就是对于厂家的展示,提出一些方法;第三对于具体的营销方式,面对客户的一些关系,
我会提出一些构想。
王受之:每个人在设计方面的要求都不太一样。比方说,我个人来说就比较喜欢简朴,而有些人喜欢
繁琐的,这是一个口味问题。最困难的就是,我们做产品,要适合每个口味的人。有些人品味不一定
就是你的口味,但是你也要满足他。 fstcb.com
像我做设计那么多年,肯定是属于曲高和寡那一类。所以就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去凌驾于他人之
上。很多大师一出去,都是说唉呀,这个不行那个太俗气。这个或许是事实。但我倒是很好奇,这个
产品到底是卖给谁的?这个市场的氛围是怎么样分的? 内容来自Fstcb
我们周围是有很多很艳俗的东西,这说明中国的暴发户市场是很大的,他们就是愿意花这个钱,
但是不太懂。那我只能在满足他们的基础上来提高。我和他们的设计师交流过,但并不以为我的审美
观点应该成为他们产品开发的方向,这是我和很多人不同的地方,因为我知道那是市场的结果。我个
人是我个人的倾向,你不能说我喜欢,就要朝这个做。我很兼顾,因为这是我多少年来跟房地产打交
道的一个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