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江西>>|
景德镇十大瓷厂全军覆没 陶瓷化后转型之困

发布:2012-5-20 13:15:00  来源:  [字体: ]

景德镇曾以“千年瓷都”的名号享誉全球,如今却被潮州、佛山等地远远地甩在身后,被迫走上“去陶瓷化”的经济转型之路。多少城市为了一句简洁、嘹亮的营销口号冥思苦想,景德镇却守着“千年瓷都”的封号,不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做大做强,实在令人唏嘘。这与地方政府的品牌经营能力和城市管理能力不无关系。

  破解景德镇衰败之谜

  连日暴雨后,江西景德镇骄阳似火,一种燥热扑面而来,沿街摆放的各种瓷器在燥热中显得尤其凌乱。

  “这是老瓷厂的最后一批货了。”5月15日,在景德镇,记者听到,这句话成为沿街多家瓷器店招揽顾客的方式之一。这些商家兜售的花盆和鱼缸等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即便如此仍是买家寥寥。

  店主们所说的老瓷厂就是十多年前作为景德镇“名片”的人民、红旗、建国等“十大瓷厂”;而那些日用的花盆和鱼缸等瓷器,也曾是这些老瓷厂的“拳头产品”。

  “十大瓷厂”虽然烟囱依然高高耸立,但却不再冒烟了,破败的厂房里布满了蜘蛛网,锈迹斑斑的设备好像已经废弃多年的样子。只有少数老的厂房和设备还在被利用人民瓷厂、红旗瓷厂的老厂房里,工人们正在刚恢复不久的生产线上忙碌着。

  一幅破败的瓷都之象在景德镇显现,截至2011年,景德镇陶瓷产业总产值仅相当于广东潮州的40%、佛山的30%,衰落之相愈加明显,景德镇从此不得不走上陶瓷、航空、旅游并重的“去陶瓷化”转型之路。“千年瓷都”为何衰落?近日记者走访此处调查景德镇瓷业衰败真相。

  十大瓷厂全军覆没

  景德镇陶瓷产业在国内外“傲视群雄”仅限于1995年之前,当时的十大瓷厂驰名全国。曾让景德镇引以为傲的瓷器,如今的作用也只是摆在那里供参观游览者想象“千年瓷都”曾经的繁华。

  景德镇十大瓷器厂曾经闻名全国,现在它们的命运如何?

  记者在景德镇最为古老的国有老瓷厂建国瓷厂,看到工厂门口高高悬挂着“陶瓷文化创意基地”的牌子,这块牌子与其背后破败不堪的厂房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在建国瓷厂零乱的烧制车间里,废弃的窑炉前面存放着一排排布满灰尘的青花瓷盘。

  当地陶瓷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希望将老瓷厂改造成为“创业园”,吸引国内外艺术大师进驻,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好;而那些曾让景德镇引以为傲的瓷器,如今的作用也只是摆在那里供参观游览者想象“千年瓷都”曾经的繁华。

  同样挂着“陶瓷文化创业产业园”牌子的还包括雕塑瓷厂等几家国有瓷厂。

  在景德镇另一家国有老瓷厂为民瓷厂,老职工江东保依然在忙碌着。不过,现在他已经不是为民瓷厂的职工3年前,在江西省国有企业改制的推动下,他被买断工龄转换身份。

  “我是1976年进厂的,到2009年转换身份的时候已经有30多年工龄,但是只拿到了不足6000元的费用。”江东保告诉本报记者,为民瓷厂只给他和他的工友们买了5年医保和10年社保,然后他们就与这家老瓷厂“没有任何关系”了。

  回忆曾经的繁华,江东保说,1980年后,为民瓷厂等企业进入鼎盛时期,每家厂都有两三千名工人,每年产值达几千万元。所以当时全国的陶瓷行业都有“近学为民、远学醴陵”的说法。

  “那时候进瓷厂都要开后门,不进政府机关都要进瓷厂工作。”江东保说,当时他们的工资有上百元,而一般单位的工资才四五十元。

  曾经的红旗瓷厂副厂长罗会寿,谈到逝去的“光辉岁月”时,也是唏嘘不已。他翻开厚厚的《厂史》对记者说,“鼎盛时期,我们厂有3000多名职工,下班口哨声响,浩浩荡荡的工人走出厂门,那个壮观……”

  罗会寿介绍,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景德镇先后以“私私合营”“公私合营”等方式将原来小而散的小作坊和经营实体进行整合,成立了建国、人民、为民、红旗、光明、华风、雕塑瓷厂等十六七家大型国有瓷厂。

  “凭着十大瓷厂的整体实力,依托当时中国建陶行业龙头企业景德镇瓷厂以及一批部、省属陶瓷企业,景德镇陶瓷产业在国内外均"傲视群雄"。”景德镇市发改委副主任张钧称,到上世纪90代初,景德镇陶瓷品种已发展到20个大类、2000多个器型、7000多个画面,形成了日用瓷、仿古瓷、旅游瓷、建筑瓷等门类齐全的陶瓷产品体系,并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总经理助理姚明卫告诉记者,1995年以前,十大老瓷厂的总产值曾经达到四亿元以上;当时,景德镇的人口占全省的3%,上缴的税收却占全省的20%,成为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

  但这般“好景”仅存在于1995年之前。

  内忧外患拖垮瓷都

  当时,关停、改制景德镇老瓷厂曾经导致大约6万职工处于失业状态,倘若要维持这些企业的正常运营,每家企业的最低费用大约在5000万元以上,按照当时景德镇的财政收入情况根本无法负荷。

  1995年以后,景德镇一些老瓷厂开始陷入经营困境,只能靠贷款支付工人工资。

  亲历者告诉记者,当时政府也试图救市,准备动用财政资金,同时动用各种金融手段,试图维持十大瓷厂的经营,缓解就业危机,但最终也没能阻止景德镇陶瓷业的衰落。

  于是,一阵“学(四川)绵阳”的改制风潮开始席卷“千年瓷都”,十大瓷厂被政府以“划小核算单位、实行风险承包”的方式实施关停、改制。

  老瓷厂负责人及老职工告诉记者,“十大瓷厂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死亡的”,十多万工人因此失业,社会矛盾也随之被激化出来。

  事实上,在1995年以后,全国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举国的改革动因只为本文拷贝于华夏陶瓷网激活国有企业、市场经济,景德镇国有瓷厂在这次改革大潮当中沉沦下去的主要原因在于严重的债务危机。

  姚明卫告诉记者,当时关停、改制景德镇老瓷厂导致大约6万职工处于失业状态,倘若要维持这些企业的正常运营,每家企业的最低费用大约在5000万元以上,政府当时的财力根本无法负荷。

  据记者了解,当时负债较少的红旗瓷厂债务也达到4000多万元,为民瓷厂、人民瓷厂等还要高得多。

  由于投入与产出倒挂,景德镇为民瓷厂于1995年正式停产,3000多职工开始自谋生路。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仅是职工安置费用,景德镇当时就需要拿出10亿元。景德镇瓷局副局长刘子力证实,当时仅职工安置费用就多达12亿元;至于“十大瓷厂”究竟欠了多少债,刘子力保守估计“不超过10亿元”。

  这些企业的债务最后都落到景德镇市政府身上。景德镇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说,“加上国有企业改制及其后的社保、医保等诸多费用,政府至少要背负70亿元包袱。”

  巨大的财政负担将景德镇经济拖入深渊。在“十大瓷厂”倒闭之后,景德镇历届政府都试图走出瓷都消逝的阴影,但都没有成功。

  景德镇也曾经尝试走“大陶瓷”之路。比如,从佛山、上海等地引进各类陶瓷企业,发展高科技瓷、高档艺术瓷、日用瓷及建筑卫生瓷等品类,以丰富陶瓷产业结构,但受信息闭塞、设备及技术滞后等因素影响,景德镇的陶瓷工业终未走出衰落的泥潭。

  彼时,在南方的一些瓷工业城市却出现了与景德镇困境相反的景象,因得天时、地利之便,广东的潮州、佛山等地在景德镇的沉沦中快速崛起。2004年,潮州夺走了“中国瓷都”称号,这给了景德镇这个“千年瓷都”一记闷棍。

  此后,景德镇陶瓷产业有所起色,2011年产值达到192.7亿元的历史峰值;但与潮州、佛山等地500亿元、700亿元的陶瓷工业产值相比,景德镇的差距是越来越大。

  刘子力表示,景德镇陶瓷工业没有起色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抵消力量过于强大”,这种“抵消的力量”既包括顽固的守旧观念、沉重的“企业办社会”的负担以及捉襟见肘的财力等内在原因,也包括潮州、佛山等地陶瓷业后来居上的外部压力。

  “去陶瓷化”后的转型之困

  “自身造血功能还不强,转型内生动力不足”成为阻碍景德镇城市转型的一个现实难题。这种说法得到来自江西省政府层面的认同。

  据记者了解,2006年前后,景德镇出现了一个临时性的政府机构转型办,该机构的重要职责就是整合各方力量,以产业转型推动城市整体转型。

  不过,因为地方财力有限,转型成效并不明显。景德镇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些年景德镇出现了焦化总厂、昌河汽车以及乐平的精细化工等产值较高的企业,但这属于“自然性发展”的企业,政府并没有进行产业引导。

  “政府没有能力拿出更多的钱用于产业发展和城市转型。”知情人士透露,为民瓷厂、红旗瓷厂等之前欠下的债务也依然“挂在账上”,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至今未解决。

  “自身造血功能还不强,转型内生动力不足”成为阻碍景德镇城市转型的一个现实难题。这种说法得到来自江西省政府层面的认同。

  此外,景德镇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除资金问题之外,景德镇的产业转型还面临着深层次的、短期之内难以解决的难题。其中就包括环境治理的压力,景德镇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正在吸引广东、福建等地限制发展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建陶企业进驻本地。在原有生态环境未能恢复的情况下,景德镇的环境治理压力巨大。

  记者在建国瓷厂、人民瓷厂等企业调查时发现,在装饰一新的创意产业基地背后,一些经营者租赁的厂房、生产场地泥浆四溢,繁忙的车间也被飞扬的粉尘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

  这样的环境不可避免地影响当地的招商引资。这里有一个例证,海畅陶瓷的负责人陈立恒在景德镇投资之前,正是因为景德镇当时的“全省倒数第一”的环境,一度拒绝了当时景德镇的盛情邀请;在景德镇下决心拆除数以百计的直排式烟囱及高耗能的窑炉,并对环境进行整治之后,陈立恒投资2亿元的工厂才在景德镇落地。

  在景德镇陶瓷业人士看来,景德镇除面临上述难题之外,还面临着新的危机优质陶土资源枯竭。正在雕塑瓷的一位工人告诉记者,他手里的瓷土现在要7元1根(20公斤),前两年是5元。据称,品质稍好些的瓷土每吨涨到了2000元以上,而且还是“一泥难求”。

  曾令景德镇陶瓷扬名海外的“高岭土”已然无土可用,景德镇浮梁县高岭村矿山遗址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为满足原料供应,景德镇不得不外购瓷土,并加紧开探新的矿点。景德镇市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新开探的景德镇柳家湾优质瓷仅可供应5年。景德镇陶瓷原料总厂宁村矿区已探明储量57万吨,可采储量40万吨,若按年采2.5万吨计,可接续16年的供应。

  数据显示,景德镇市陶瓷原料采掘企业由2007年的58家,整合到现在的23家,年采选高岭土由2007年的13.7万吨降到7万吨。受原料供应影响,依赖瓷矿原料消耗的传统日用陶瓷已逐步退出市场。

  据了解,目前景德镇在转型方面主打“航空、旅游、陶瓷”三张牌。不过,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主任刘彦平则认为,景德镇打这三张牌的城市发展战略做法有待改善,“说到航空有谁会想到景德镇呢?”同样,景德镇在人们头脑中也不会和“航空”画等号。刘还表示,陶瓷是景德镇最大的无形资产,景德镇可多元发展,但要围绕陶瓷做文章。比如,在陶瓷与旅游方面可做些结合尝试。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