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镇有最深厚的手工艺传统,手拉坯、修坯技术,全国没一个地方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景德镇的民窑、官窑,制瓷工艺非常丰富,传统陶瓷手工艺是景德镇的强项,“景德镇”是日用陶瓷的世界精品,这些都是中国其他产区所不及的。
如今在这个机器大生产时代,在德化,先进的机械制坯,只要把泥料放入置料口,加工好的瓷坯就会源源不断地产出,极大地节约成本。在佛山,庞大的车间有自动的机械喷淋釉水,马桶成品如山堆积。景德镇当年的十大工厂之一的雕塑瓷厂早就倒闭,当年的厂房租售给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家们。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雕塑瓷厂开设工作室和展示间,也有一些画廊、咖啡店、酒吧穿插其中。
景德镇,也开始感到了自身的危机。与世界接轨,成为景德镇最热门的话题。
首先应该广请名家,汇聚人才。1998年,当香港乐天陶社社长、陶艺家郑祎第一次来到景德镇。当地保留下来的那种古代传统工艺,让她着迷。2005年,郑祎在景德镇创办了中国内地的第二家乐天陶社。她将当地的老式厂房改建成乐天陶社的基地,从世界各国邀请陶艺大师来此驻场。这里成为了全球陶艺家的聚集地。每周五乐天陶社,会由一位驻场的国内外陶艺大师免费对外授课,与学生和陶瓷爱好者交流。人才是发展的基础,离开了人才,一切都是白搭。
其次,用现代创意为传统艺术注入新血液,并且实现中西结合。郑祎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座桥梁,让中西方的陶瓷艺术在景德镇得到碰撞和交流。而复兴中国的陶瓷艺术,必须改变大批量复制生产的局面,用现代创意为传统技艺注入新鲜血液,走精致高价值之路。每件东西都会过时,都会有新的东西来取代他,但是这并不代表就的东西就被人们完全抛弃,我们总会在新事物中看到旧事物的影子。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旧的事物就是那个巨人。换之中西,其实和新旧是一个道理。
再次,挖掘个人创作的潜能,充分体现个人能力。对中国人来说,陶艺还是新的。景德镇其实也不是很了解陶艺,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老师们,虽然不乏陶艺家,却始终是在学校和学术的圈子中做陶艺。如果说景德镇传统陶瓷是集体的创作,所谓“过手七十二”,那么,纯粹的陶艺更多的属于个人的创作,从练泥、拉坯、修坯、装饰、配釉、罩釉、烧制,一个人负责到底。因为陶瓷跟文学一样,需要灵感,需要品味,需要个人独到的感觉来滋润。就像《红楼梦》,即便高鹗续写的再好,读者总觉的比不上曹雪芹自己完成的的来的酣畅淋漓。
最后,为陶瓷艺术的展示搭建良好的平台,使好的作品得以传扬。小编去乐天陶社,正赶上每周六的“创意集市”,年轻陶艺家在一片空地上摆满了自己的作品。有姑娘做出青花的项坠、青釉镂空的首饰来叫卖。这里也是一个交易的平台。有各地甚至国外的人来买。从陶瓷学院毕业的崔迪时不时来逛集市,这次她买了三个种草的吊盆,几十块钱,她说放在家里一边创作一边看着绿意,多好。
开陶艺社、办陶艺学院、兴创意集市,景德镇以它独特的方式,正在敞开大门,迎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