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远“两会”期间,市长江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律不再新批建筑陶瓷用地。源潭多家陶企几成事实的征地扩建项目流产,清远政府对陶瓷产业亮出“陶瓷新政”,倒逼陶企就地转型升级,原有以量扩张模式在清远已经水土不服。
6月初,源潭欧雅陶瓷厂“黄沙堵门事件”经本报报道后引发业界强烈关注,事件发生原因是该厂扩建项目因“新政”搁浅,预交土地款未能及时退回而出现资金紧张,因此被人使出“黄沙堵门”的索债方式。
无独有偶,今年2月,源潭新陶星陶企欠债3个亿,老板跑路,当地政府回应:落后产能陶企被淘汰在所难免。
此外,房地产调控政策使陶瓷销量下滑,源潭一些陶瓷厂产能过剩,陶瓷产品已经堆放到了仓库外……
内外交困之下,陶瓷产业面临着空间的生存压力。
处于陶瓷产业链“微笑曲线”中端的清远陶瓷产业如何转型升级、走出重围,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本报推出清远陶瓷业现状调查系列报道。
外忧
上半年销售下滑超20%
陶瓷业10年来境况最差
走在汇博美居等清远陶瓷卖场,前来看陶瓷建材的客户少了很多,特别是受桥北路封路影响,汇博美居商场内人丁稀少,不少商家不到中午就早早关了门。在清城东城街道东鹏陶瓷营销中心,销售人员眼巴巴地看着空旷的大厅发呆,由于客流少,大厅内冷气也不时停止供应。
与炎热的天气相对的是冷清的销售。陶瓷销售人员对记者均表示,今年上半年,陶瓷销售正经历着近10年来首次销售寒冬。
下游销售环节的不景气,中游生产环节也不可避免地被殃及。
源潭镇陶瓷业是一个陶瓷生产厂家集群,聚集了多家佛山陶瓷企业的生产基地,在这场陶瓷业正经历的寒冬低潮中,这个生产基地也在低谷中打冷颤。
据2010年底统计资料,源潭陶瓷工业园已引进落户的陶瓷企业23家,合同投资额136多亿元,已建成投产的陶瓷企业有10家,投产的陶瓷生产线82条,在建10条。这10家陶瓷企业总共有几十种品牌,从源潭出发,通过佛山总部走向全国甚至出口到国外。
近水楼台,源潭(或周边)产的品牌陶瓷理所当然在清远地区销售,通过清远地区源潭产陶瓷的销售情况,可以一窥源潭陶瓷产业所面临的不甚乐观的行业大背景。
简一陶瓷是一个中高端陶瓷品牌,其在清远的销售代理已做6年,销售代理负责人表示,今年陶瓷行情真的不理想,1-5月的营业额出现历史性下降,幅度达到10%-20%,而在此之前,陶瓷销售量即使没有上升,也会保持原量至少不会下跌,但经过近两年的持平以后,今年上半年,销售量下降的情况终于出现。“销售最好的时候是2008、2009年。”而今非昔比,该负责人大叹陶瓷业的黄金时代已成过去时。
东鹏陶瓷也是一家佛山企业,在清远销售量业内排名靠前,其中一个重要生产基地设在源潭镇,并在东城建有一个营销中心,负责该品牌在清远地区的整体营销推广。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陶瓷销售是近10年来最差的一年,销售额下降达20%,每天前来看陶瓷产品的人数也少了很多。该中心做过一个各大陶瓷销售中心人流量的统计,今年3.·15和5·1期间到各大销售中心咨询陶瓷产品的客户数比去年大幅减少,今年只有150户,而去年仅5·1期间就有200个咨询客户。
陶瓷销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成交量下降,装修计划推迟,都导致装修材料市场的萎缩。
造成清远陶瓷下滑的另一个原因是国际市场对中国陶瓷的反倾销。据了解,去年年初欧盟及其他新兴国家对中国陶瓷征收惩罚性关税,直接导致出口量的下滑。
“国内销售下降了两成,出口下降的比例更大。内外交困,陶瓷整个产业销售量保守估计减少超过20%。”清远一知名陶瓷厂负责人士表示。这一说法普遍得到业内人士认同,清远另一品牌陶瓷厂仓库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陶瓷出货量少了近3成。
内患
清远陶企面临转型升级压力
落后产能陶企陶汰不可避免
内忧外困之下,处在“微笑曲线”最低端的清远陶瓷产业面临着危机。
除面临市场萎靡之外,清远陶瓷产业还有着自身烦恼,污染大、高耗能、附近公路被运输车辆压坏,一些陶瓷企业表示,与几年前进驻清远不同,现在陶瓷企业似乎不受当地官员和群众的待见。
实际上,清远市政府的确对本土陶瓷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2008年以来,清城区不再引进新的陶瓷企业,重点放在完善已落户企业的增资扩产和转型升级;清远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上任后,对陶瓷项目上马控制更严,市长江凌在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不再新批建筑陶瓷制造用地”,除不引进新陶瓷企业外,连已进驻的陶瓷企业扩建项目都全部叫停,源潭镇陶瓷企业一些原本准备扩建、并已经初步敲定扩建计划都全部终止。
除了量的严控外,政府对陶企生产技术升级、环保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各类排放标准严格化,粉尘排放标准两次下调后已从150毫克下调到50毫克每立方米,陶瓷企业需采用“煤转气”技术实现清洁生产等,都需要对生产线进行升级调整。
据清远官方通报,清远市目前有云龙陶瓷产业园(清新)和源潭陶瓷工业城两个主要陶瓷产业集聚地,源潭陶瓷城截止到去年底已建成陶瓷企业13家,投产的生产线91条,拥有5个国家著名商标和2个省级著名商标,云龙陶瓷产业园目前投产陶瓷企业有13家。据了解,除一些品牌陶瓷企业外,清远陶瓷企业中不乏一些无品牌或低档陶瓷企业。
技术升级要求对清远陶瓷企业的压力很大。据源潭陶瓷业内人士介绍,源潭自2002年大力引进陶瓷企业时,由于门槛很低,当时有超过一半的企业是低档次的粗放型陶瓷企业,其生产工艺水平较低、污染较严重,在这股环保倒逼的转型升级潮中,以前“能省则省、能偷排则偷排”的低端陶企面临着生存困境。
今年2月,源潭新陶星陶瓷企业老板跑路,后据政府介入调查发现,该厂欠原材料供货商货款2个多亿,欠银行1个多亿。政府后来在解释该起事件的原因时说,新陶星生产线落后,附加值不高,企业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但效益不好的企业根本拿不出那么多资金进行投入改造,重组在所难免。
据源潭陶瓷业内人士透露,受市场及转型升级的压力,源潭一些低端陶企正欲裁员,一些裁员较多的陶企当地政府已派驻工作组。“像新陶星这样的陶企,其生产的陶瓷都没有自己的品牌,大都是贴牌,走低端路线,市场萎缩以后产能过剩,不得不裁员,又没有大量资金改进生产线,因此新陶星跑路或是低端陶企遭到市场淘汰的开始。”该业内人士表示。
出路
需拿出销售额5%做技术创新
内忧外困之下,是陶企利润的直线下降。
工人待遇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传统制造业都遭遇成本上升的问题,清远陶企是典型代表。
每年年初,清远陶瓷工厂为招工忙得焦头烂额,工人难招,薪水又高,工厂压力大。据初步统计,2012年陶企工人人均薪水较2008年上升了一倍,现人力资源成本占到总成本的10%。此外,由于物流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较以前提高了三成以上。
与成本大增相对的是,陶瓷终端产品价格没有明显上升。两面夹击之下,陶企利润直线下降。源潭一品牌陶瓷负责人告诉记者,上半年该厂利润下降了一半,他们现在是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减少浪费。“以前吃精粮,现在改吃粗粮了,陶企这几年都在自我修炼。”
面对竞争和环保的压力,陶企不得不加大创新资金的投入。
大浪淘沙,物竞天择。低端陶企面临淘汰,知名品牌陶企则进行自发的创新和转型,深化品牌影响,加大技术创新,多家清远知名陶企负责人表示,每年因此投入的资金达到当年总销售额的15%,其中5%要用来做技术创新。“这个比例非常高了,一些低端企业连利润都达不到这个水平,因此最低端的企业往往最先被淘汰。”一名陶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