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余长庭从事制冷设备的销售,其职业与收藏毫不沾边,涉足瓷器收藏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看着四处可见的精美陶瓷碎片,“当时只是捡着好玩”。随着收集的瓷器越来越多,2003年他才开始了正式有序列地收藏,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哪里旧房子拆迁,余长庭就走到哪里,长年累月,他也练就了一番本领,一车渣土是否有瓷片,他一眼就能看出来,以至现在外出都形成了习惯,“哪里堆着一堆土,我就开始留意观察”,连外出旅游也不例外,“别人看的是风景,我看的是哪里有被人丢弃的碎瓷片”。
一排排陶瓷罐,一块块陶瓷片,从事空调业务的余长庭还有个自己的“秘密基地”,一走进去仿佛步入神秘的古代时光,看到古人用过的酒坛子、米罐子,跟远至汉唐、近至民国的陶瓷“大家族”亲密接触。日前,余长庭的“私人博物馆”即将挂牌,这将是我省首个“私人陶瓷博物馆”。余长庭希望能在这里以“陶”会友,共享“陶”宝经验。
走进余长庭家的第一感受,用瓷器“仓库”、“博物馆”等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满屋子宝贝令人应接不暇,不知该从何看起。他家里几乎处处都摞满了大小纸箱,里面的陶瓷藏品都用报纸精心包裹。大件或不完整的碎片,都散落在卧室、书房甚至阳台、厨房的过道里,以及茶几、电视柜、饭桌上。 整理着稍显凌乱的一屋子藏品,余长庭成就感十足。他的陶瓷残件、瓷片藏品从汉代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无不涉及。
图:余长庭及其藏品
余长庭称,这些年来他的陶瓷器类藏品应该有上10吨,这还是十分保守的数字。目前,他家里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都放在老家的房子里,有专人看管。与许多收藏家的以藏养藏相比,余长庭收藏至今只无奈向朋友出手过一次藏品,虽然只是一块长沙窑小碎片,且对方出了4000元,但他至今仍念念不舍,“这些都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艺术品”。
这些看上去“破破烂烂”的碎片有什么用呢?余长庭解释,鉴定陶瓷需要靠“经验”,而经验难免出错,这些陶瓷碎片都是自己从全国各地的窑址“淘”来的,都是真正的文物,而且因为是碎片,其内部的构造都看得清清楚楚,因此摸不准的陶瓷器拿来跟“残片”一对比,就知道是真是假了。
“我拥有的陶瓷片数量在武汉应该是较多的了。圈内人都知道,这些才是真正的宝贝。”余长庭说,自己成立“私人博物馆”,就是希望“以陶会友”,让大家聚集在一起鉴赏陶瓷,分享鉴定经验,而这些“残片”就是很重要的一项“准绳”。余长庭还向记者透露,自己收藏的“残片”有的竟然已经成为“孤本”,外地的博物馆都曾试图收藏他的“陶片”。
余长庭与陶瓷结缘20多年,最初就是从收集“残片”开始的,到外地旅游,别人看风景,他就去当地窑址“淘宝”,外人认为的“破烂”,却是他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