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市积极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加速建设优质、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体系,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让瓷都民生更温暖。5年来,我市共新增城镇就业人员达15.18万人,发放小额贷款10亿元,扶持个人创业人员14103人,带动36982人就业。今年上半年,又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64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7345人,发放小额贷款1.55亿元,失业保险基金征缴1699.76万元。
为建立全市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我市对职介中心和人才交流中心进行整合,实现了就业服务全覆盖,并充分利用两大市场的信息发布平台,多渠道广泛宣传以及吸取各自先进经验,整体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做精小集市,使得“每周四招聘集市日”逐渐成为我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一块品牌。据统计,小集市每年能为2万余求职者与企业成功牵线搭桥,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同时,我市劳动就业部门还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招聘活动,提供就业推荐、政策咨询等服务,构建就业平台,组织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帮助求职人员实现就业。今年上半年,就先后开展了“再就业援助月”、“春风送岗”、“民营企业招聘暨高校毕业生服务周”、“毕业生春季招聘会”等系列大型就业专项活动。
同时,我市通过发放小额贷款助推创业就业。通过降低反担保门槛,加大贷款的政策措施,对信誉优良的贷款客户逐步开发二次贷款市场,对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不分居住地域,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做到应贷尽贷。抓好小贷发放工作,从各环节入手,查找管理漏洞,坚持实行“贷审会”制度,严防贷款风险,把好放贷质量关,尽最大可能预防逾期贷款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逾期贷款,抓紧落实清收,想方设法抑制新的逾期贷款的增长,确保资金安全。截至2012年6月底,全市发放小额贷款1.55亿元,直接扶持了1640人成功创业,带动4460人实现就业再就业,持续发挥了小额贷款扶持创业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市还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思路,大力开辟创业“绿色通道”,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在资金帮扶、技能培训上做好文章,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全市已建成创业孵化基地5个、创业示范街4条,入驻孵化基地、示范街自主创业小企业、小商户647户,吸纳带动就业人数4602人。市陶瓷就业创业孵化基地2011年6月被纳入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扶持建设范围,已逐渐成长为一个集陶瓷创业、陶瓷精品展示、陶瓷贸易投资、陶瓷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创业工业园。基地累计入驻创业孵化企业146家,安置就业人数1800余人,年产值8600万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吸纳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打造了以大专院校学生为主体的“周六”、周日”陶瓷创意产品集市,成功扶持了近500名大学生实现创业。
加强培训引导就业是我市促进就业的又一得力举措。多年来,我市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培训的场地和师资队伍等资源,大力开展面向社会和企业的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通过委托培训的方式,日前已建立了陶院、高专、市委党校等高等院校为基础的培训基地,并广泛地开展了校企对接培训、委托培训和定向培训。同时,我市就业部门还综合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联合农业、扶贫、妇联、残联、工会等部门开展职业培训,加强职业培训制度和能力建设。今年市就业部门与市妇联联合开展了“红杜鹃”家政服务员培训,并取得较好效果,参加培训的300名妇女学员,顺利地找到了工作,实现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