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7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长扩大会议暨陶瓷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广州举行,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在会上做了《以“三新”为支撑,实现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发展一控制三转变》的报告,就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凸显出来的矛盾做了深刻的诠释。本文从乔会长的报告出发,分析了建筑卫生陶瓷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希望广大业内人士批评指正。
一、目前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乔会长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少”,与意大利、西班牙相比,“在设计创意等方面都存在不小差距,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这正是我们目前产品结构中存在的致命问题。鹰牌集团总裁林伟总结,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有个现象,“轻创新重模仿”,陶瓷砖新产品已上市,如果好销,半年内即铺天盖地,许多厂家都会推出。目前喷墨打印技术使用以后,复制产品的效率就更高了。
对于卫生陶瓷而言,许多小工厂奉行“拿来主义”,几乎是直接用原产品翻模制作。这样一来,造成相当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有些大厂已经开始自行创新一些新产品,但是,对于创新的目标是什么?客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到底需要在产品中融入什么样的内涵?这些问题未进行深入思考,造成设计创意没有深度,产品寿命周期短等问题。
为什么造成这种局面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阐述
1、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集中度太低,难以承受高昂的研发投入和“试错”风险
一种真正成熟的新产品从形成创意、市场调研、客户分析、法律法规约束分析、研发试制、中试、小批量投放市场、产品方案修正、生产线适应性分析调试、供应方调整与确认、产品质量特性确认、生产过程质量确认、包装与服务以及在整个流程中反馈与修正,往往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同时,新产品的结果仍旧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事实证明,前期投入资源的价值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可靠性、推广效率和市场寿命。质量管理大师朱兰在《将质量策划进目标和服务的新步骤》中提出,日本企业在新产品推出中,用60%的时间策划,40%执行和推广,美国企业用30%时间策划,70%时间执行和推广,后面70%意味着巨大的“试错成本”,最终日本企业的新产品进入市场更快,市场寿命更长。只有通过更长的设计开发的策划过程才有望设计缺陷少、市场寿命长、创意深刻、客户接受度高的“经典”的产品。
我国目前的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是一个集中度非常低的行业,单一品牌排名第一位的诺贝尔瓷砖产值只能占到陶瓷砖行业不到2%,排名前十位的企业总产值不超过全行业总产值15%。在一个产业集中度低的行业内,行业秩序比较乱、利润率摊薄、领军企业无法形成、单个企业技术研发能力薄弱,企业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深入的、全面的研发过程,也没有能力承受客户群培养的巨大的付出和艰辛的过程。所以有一句话,“进行创新的,不是成了先驱,就是成了先烈,在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先烈占了九成”。
2、思维定势的束缚
一个人从事一项工作久了,在成功与失败之间会形成一定的经验。但是经验往往是一柄双刃剑,在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经历过的案例之外,也容易在处理新状况时照搬经验。业内呆久了,也容易患上“经验主义”的毛病,会形成思维定势,会在心中划出一些无形的边界,从而影响了创新。
3、对中国文化艺术积淀的不自信
过去的近三十年里,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从装备、工艺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一路发展过来,目前在装备水平方面与国外相差无几,现在急缺的是对产品的创新,但是由于一直沿袭了引进消化吸收的创新思路,造成了以仿制国外成熟产品为主的暂时性创新,同时也大大影响了产品设计者对中国文化艺术积淀的不自信,从而导致原创产品很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