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陶瓷卫浴业而言,怎一样乱字了得。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影响和自身发展不规范带来的弊端,行业发展在今年遭遇到了严峻挑战。倒闭的、关门的、跑路的,应有尽有。行业洗牌、整合的风暴已经来临?陶瓷卫浴业到了最危难的时候?
陶瓷卫浴业的产业链条日趋绷紧。成本、资金、营销等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成本方面,“涨”字遍布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利润水平则不断缩水。为追求相应的利润空间,一些陶卫企业拟迁至东南亚等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以求获得更充足的生存空间。营销方面,国内销售萎靡,连备受各方青睐的促销也是曲高和寡,“砍价”成为一种流行。个别经销商退出卖场、关停门店甚至跑路,而生产企业则库存加大,造成资金周转不畅。外销市场由于国际市场低迷及反倾销影响,陶卫企业纷纷开拓新兴市场,一窝蜂战术可能引发新的反倾销。资金方面,资金链成为现阶段考验陶卫企业的一条重要指标,拖欠工资、货款,无奈之下“跑路”,社会责任的缺失、企业经营难以为继,最终导致停产的、关门的、倒闭的企业和品牌不断涌现。在7月26日举行的北京陶瓷卫浴2012年年中行业峰会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语出惊人,在过去的一年里,陶卫行业企业数量减少了10%,100多家企业消失了。
陶卫行业陷入“冷淡”窘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是行业洗牌、整合的时候,也是行业最危难的时候。如何度过危机,或者说熬出困境,是对每一家陶卫企业的考验。无论是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扩充生存空间,还是在市场营销方面不断开疆拓土,扩大盈利空间,或是修炼内功,内强管理、外拓市场,强化品牌与服务,注重品牌建设,全方位提升企业竞争力,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总之,危难时刻已经降临。陶卫企业要以积极的心态,谋划解困之策,找寻应对之法。不管是治标、治本,还是标本兼治,或是收缩战线保存实力,或是弯道超车实现逆境发展,企业已经在各施其法,共渡危难。
某种意义上说,危难既是天灾,也是人祸。国际经济形势在美债、欧债危机中走向低迷,需求放缓,且目前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影响程度将发展到何种地步,现在还难下断言。人祸则是近几年陶瓷卫浴产能过剩,有业内专家指出,当前陶瓷行业产能过剩比例约为10%至15%,产能过剩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资源浪费、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加之国家对房地产业严厉调控,与房地产互为上下游产业链关系的陶瓷卫浴业,自然受到严重冲击。外界大环境的影响,行业发展的盲目性苦果,现在大部分陶卫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但又怨得了谁?据悉,目前广东、四川、福建、山东、江西、辽宁、云南等建陶产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企业停窑检修情况,仅泛夹江产区(包括丹棱、洪雅、沙湾等地区陶瓷企业)陶企停线率已超50%。
同时,陶瓷卫浴业依据成本、能源、人力等优势,在前几年的快速发展中,造成产能急骤增加,供需比例严重失控。现在,国家产业政策、节能减排、科学发展、控制总量、淘汰落后等都在不同程度地调整、控制产业的发展速度,陶卫企业快速发展的引擎,如能源、成本、人力等一个个熄火,陶卫业赖以快速发展的支撑元素频亮红灯。陶瓷卫浴业到了最危难的时候,也到了急需转型升级的时刻。
由快速增长转向平稳较快增长,是陶瓷卫浴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原因不必赘述,从产业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导向及企业发展环境,都在迫使陶瓷卫浴业依靠创新之力,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提升产品的竞争规格和市场档次,推动企业向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迈进。
危难时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面前,会有企业支撑不住而关门,会有品牌因自身羸弱而倒掉,再也看不到明天的美丽与精彩。但也会有企业、品牌在逆境中奋起,在寒冬中奋发,实现化蛹成蝶的嬗变,实现强身健体的修炼,上演颓势逆转的好戏,成就后来居上的追求。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个危难的修炼,使整个陶卫行业的发展步入平衡的科学发展轨道,使陶卫企业走向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新征程。
让我们拭目以待,有谁会在这场自然淘汰赛中,在危难时刻脱颖而出,成就非凡的荣耀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