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处一个设计的时代,设计不仅是社会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种开启心智、完善我们恒久生活品味积极而有效的一种手段。陶瓷设计亦是如此,何况作为一个有着陶瓷悠久历史文化的古瓷都的后人,我们于陶瓷文明与文化存在着更多的欲望。一方面,我们希望更多地了解我们的过去,纠结于“传统”问题深掘不疲,因为我们需要以一种独特的身份和血统基因立足于世。另一方面,面对着当代飞速发展的科技进步和多元文化的层出不穷,我们又要将目光投向可能存在的未知领域和未竟的事业,在传承与创新的矛盾之中,激发起勇气,挑战现实。这也构成了我们对于陶瓷设计的基本态度。
近年来,德化的日用陶瓷设计与制作有新兴的势头,不少陶瓷企业正为此而努力,这种努力显得富有意义和价值,说明了德化陶瓷并不想过多地背负传统的压力,而会将以一种更为开阔的胸怀和胆魄融入当代社会。不过,这种努力也仅仅只是一个开端。基于此,我们铭思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希望将我们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一些想法和思想带给同行,以引发争议和批评,共同推进德化日用陶瓷设计的现代性。

《菩提壶》
这套茶具以圆柱体为设计基本形,贯穿于每一个器件。圆柱体的造型形态给人一种均衡和中庸的稳定感。盖纽、双耳、壶嘴直线和平面化小处理会令形态的变化显得含蓄,以避免造型的单调。杯口微向外敞,与唇感接触更佳。从品名上看,消费者或许会认为是佛寺专用,其实不然,“菩提”是一种生活心境的体现,这种心境的表达是设计者借助了材质工艺的肌理效果来完成的。精心调剂的釉料,烧成之后,色点隐约其中,色调暖和,给人以自然浑沌之感。而器件下半部不上釉的紫砂陶表面有细阳线环绕,令手感粗糙,与光滑的釉面形成反差,但质朴感却是一样的。同时,所有的器件胎体厚重、扎实、手感较沉,厚重、浑沌、均衡、质朴全部自然得体地整合在一起,这也许就是“菩提”之妙。

《梵蒂冈盛宴》
设计产生于诸多认识,其中包括我们对周围环境的领悟。梵蒂冈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主权国家,位于意大利罗马城的西北角,是一个“国中国”,国家虽小,却拥有了许多创建于欧州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胜古迹。“梵蒂冈盛宴”中的图案装饰特点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图案设计的灵感是来自于梵蒂冈古城墙的图案装饰风格。色彩以紫色为主,典雅、对称、庄严,反复出现在器物的边口,洋溢着欧州中世纪的人文情怀和理想。而这种浪漫的理想可能就是设计者所未清晰言明的“盛宴”。另一个特点是刚柔并济的形态,壶、杯的底部是方正的刚性,而底往上渐变为曲线面的柔和,这种渐变不仅使胎体在高温烧制下不易变形,也给予了形态的优雅、从容的动感。托盘中间的正方形凸槽与杯足吻合,是“托”的功能需求,令杯不易在托盘中滑动。正方形四边上的45度斜线,有旋转的态势,呼应杯体由刚转柔的渐变。
设计是多元的,它为现代生活提供着多种多样的选择。用精美的德化窑“中国白”表现西方文化,我们的陶瓷应该有开放的胸怀去赢得更宽阔的空间。而从另一个意义来说,它也是创新的一种启示。

《旺瓜》
仿生设计在陶瓷中随处可见,自然世界的物种琳琅满目、多姿多彩,如果说直观感觉到生物形态的优美给人赏心悦目的话,那么生物适应环境调整自身的进化智能,也为人类所赞叹不止。自然形态隐藏着无数的形态美感的潜能,给我们的设计带来许许多多的灵感和欲望,就连我们的老祖宗苍颉造字也是以象形为基础,在古代中国许多陶瓷也有着对象形的偏好与执着。当然,设计并非单纯地摹写生物的自然形态,在这方面,立体造型相对于平面造型有了更多的表现可能。“旺瓜“以南瓜的自然形态加以推敲,宽腹和对称规整的造型是出于空间的功能需求,罐体表面序列的纹理有了”设计“的意味,施以不同的釉色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喜好。

《都市心海》
陶瓷器物的曲直结合的形态比较适合于陶瓷材质、工艺和审美特点,并被实践证明是出现频率较多的一种陶瓷造型形式。“都市心海“的主体形态是锥形,边口的圆或椭圆形与笔直的腰线令器物显得单纯,器物的线面转折没有过多的过渡和交待,甚至有些生硬感,但反而又使形态平添了些许简洁、明快的成分。图案的装饰性较强,可见是林中欲飞的小鸟,线条清晰明了、概括凝炼,色彩的对比也透露着清新、秀丽,这些都与主体造型特点相一致。图案在各个器件一一出现,同一反复出现的图案是设计者特意留给消费者对“都市心海”主题的揣摩:身居繁华的金醉纸迷的都市 ,应以何心境坦然处之。汤壶上的盖纽以树叶为造形,有一叶知林之感,别致且具有某种隐喻。
因此,设计不仅是个人的设计风格、精神诉求的艺术表达,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满足生活环境,消费者的心理和精神和需求,是工艺、功能 、美学、人文等多方面的综合体。

《律动》
造型形态的律动感是出于器物的重心、方向调整而获取的,如向外扩张的“张力”,向内收缩感的“缩力”,以及两者间相互对立统一的力的迂回运动。形态的力量的张缩是相辅相成的,如“S”形给人的观感是外弧线的张与内弧线的缩的律动与平衡。但设计者往往在营造形态的律动感时有所目的和侧重,在表现形式上体现为加大某一力度,造成主要趋向明显的律动走势,从而形成有动感特征的形态结构。“律动”的特征集中在壶嘴,壶嘴是沿着壶体的曲线向外延伸,一则便于壶中的水在倾斜时外流,二则也使壶体产生了向左的“律动”。壶盖上的“S”状的如意形盖纽也是为了照应嘴的动势而精心设计的,壶体的边口两旁的小把柄使边口的线条中间隆起,因为前后的对称,也使这种不经意间的小律动得以平衡。

《甜蜜》
粗细相间的粉色子母线环绕于每个器物的边口,全由人工釉下手绘而就,陶工在转动轮盘上顺势描绘,描绘时的准确、轻重显示着手工艺的细腻和匠气。手工的痕迹传达了工艺的情怀和气息,尤其是在机械制作的时代,设计者总喜欢以此消淡机械的刻板和冷漠,这也是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理念。子母线的装饰在德化日用陶瓷中屡见不鲜,而以粉色基调笼括也显示了设计者的意图:简单,不张扬造作,更不以奇特的造型形态哗众取宠。在洁净典雅沉寂的“中国白“之上简炼的、手工绘就的粉色或许会牵动起你心头的某种温润和浪漫,令身陷无节奏的城市嚣张中的你带来丝丝的清爽和甜蜜。设计本不在繁简,以少胜多、以平凡中显精神方见功力。

《手绘花卉茶具》
单就造型来说,这套茶具别无新样,在德化的市场上随处可见,是最平常的那一款。不过设计者邀请名家手绘梅、兰、竹、菊、莲、荷、海棠、玫瑰等花卉,釉下青花,白底青花这是传统装饰手法的运用,使简单平凡的造型中渗透出“文化“和“书卷气”,让人领略国画艺术的丰富感染力。饮用时,各人手上拥有不同图案的茶杯,饮用者作为识别不至于错拿他人的杯子,而每个人手中的不同图案也可能引出话机和讨论,或许那一次的举杯闲聊会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这里,茶具的作用不只是盛茶沏水的容器,而是作为一种媒体,与某种行为方式结合在一起,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人际间沟通与融合的作用。虽然主体造型平淡无奇,但茶滤却是个例外,仿造了德化早期乡村煮饭用的柴炉,这是设计者在产品识别特征的一个留意。当今我们的生活正在不断地变化,消费者会在个人口味等方面追求新的服务 ,如文化品味、创意,识别特征等。这套茶具的“文化”和“识别特征”的设计顾及到了消费者在这一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