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的陶瓷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枫溪区是中国瓷都的龙头,现有陶瓷生产企业4000多家,生产工人7万多人,年陶瓷产值70多亿元,年出口创汇3亿多美元,产品远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潮州陶瓷以"白如玉、细如丝、薄如纸、明如镜"的特色而闻名,2004年,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潮州市"中国瓷都"荣誉称号。
到潮州一定不要错过陶瓷!在中国瓷都陈列馆,陶瓷变化出自己的千般模样,让你叹为观止。自唐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精品力作,演绎着一部贯穿古今的潮州陶瓷艺术史。巨型瓷壁画《清明上河图》长62米,高2.9米,用1352块瓷板组拼而成,烧制难度很高,上面绘有814个人物,有的人物要用3-4块瓷板组合而成;被人民大会堂收藏的"春色瓷花篮"姐妹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花篮内百花盛放,花瓣花蕊,丝丝缕缕,可与鲜花相媲美。还有载入吉尼斯纪录的"百美图"大挂盘、作为国礼送给金日成的"友谊通花瓶"、"红釉大瓷缸"、"祭鳄文"瓷板画……这些制作精湛的陶瓷作品,向我们述说着一个个自主创新的故事。
在广东长城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陶瓷工程技术装饰材料创作研发中心"的牌子格外抢眼。长城集团主导产品是工艺瓷,去年出口额近3000万美元。公司的产品展厅有2万多平方米,新产品层出不穷。公司副总经理任锋说:"我们的设计团队有10多人,随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这幢楼5层,后面还有这样的2幢,都是我们的产品展示中心。"研发中心内,设计人员正在设制陶瓷产品,有一种"陶人"的造型用色大胆,红色、黄色、白色,既古典又现代,是他们开发的奥运纪念陶瓷产品。
无独有偶,广东松发陶瓷有限公司设有"省级陶瓷材料工程研发中心"。松发公司是潮州日用瓷生产大户,2005年,"松发"日用陶瓷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产品90%以上外销。松发陶瓷公司1985年建厂,每年能开发2000件(套)新产品,创新能力很强。公司行政部经理詹灶根自豪地说:"这是我们自己研发的"胜利杯",代表中国陶瓷顶尖制作工艺水平,成为人民大会堂专用瓷。"这小小的"胜利杯"又薄又轻,薄得像蛋壳一样,透过光亮看,还带着一种特殊的光泽。
詹灶根说,"胜利杯"的研发通过了工程技术人员200多天技术攻关,从瓷质白度到造型、花面美观等方面都比原来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杯脚上釉处理更彰显陶瓷制作烧制工艺的顶尖技术。"胜利杯"上的花卉图案都是手工彩绘,造型典雅,瓷质洁白细腻,釉面晶莹润泽,花色栩栩如生。花面彩饰于胎釉之间,经1400多度高温烧炼,花色熔于胎釉之中,花纹通过釉层溢于瓷表,给人一种"看得见,摸不着,永不褪色"的神秘感。
他最大的感慨是:"现在的市场随时在变化,有的产品市场只需要几千件,但有些企业一个杯子一天就要生产5至6万个。你看我们的展厅每过几个月就要调整一次,因为新产品推出太快。"
这些企业经营者的感受是对市场的最直接反映。这几年,潮州重点发展了七大支柱产业,陶瓷、服装、食品、不锈钢制品、印刷包装、塑料制品、电子,其中陶瓷产业在国内外市场都打出了自己的品牌。陶瓷己成为潮州最亮丽的名片。
潮州市委书记骆文智就像一个"潮州陶瓷的推广大使"。他笑着说:"目前,我们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已经建成,有几个大的企业都创办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当于省级水平,这些企业参加每年两届的广交会,60%-80%都是新产品。不少企业都与高等院校有合作关系,他们从国内外吸引人才,自身也重视学习,大力培训员工。未来的潮州陶瓷,还要向高端市场突破。我们发展的目标是"世界瓷都"!"
他拿起桌上的杯子,"你看这个杯子,如果你认真研究,有时会发现同样的杯子盖子会有很细微的不同,如果是高端产品,100个杯盖都是一样的,而我们还有1%-2%不够规整。这就是我们将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他笑着说:"潮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1670多年的历史,除了陶瓷,还有潮州的文化,比如潮绣、潮剧、木雕,潮州文化要细细品尝,就像品潮州的工夫茶一样,越品越有滋味!"目前,潮州正按照"立足特色、发展优势、错位发展"的思路,打特色牌、打文化牌、打港口牌,在广东提出的加快粤东发展战略中,潮州将迈出自己的新步伐。
潮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陶瓷行业的发展,推出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创新闯市场的举措:其一,建立了科技创新基金,每年潮州市政府都拨出5000万元重点扶持企业创新;其二,建立市场开拓基金,鼓励陶瓷企业到国内外参加展销,给企业提供一定补贴,真正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其三,建立品牌奖励基金,对获得国家名牌的企业,市里奖励50万元,鼓励企业创牌。如今潮州已有176个省级以上的名牌,国家免检免验产品23个!"这样就建立了政府和企业共创品牌的互动机制,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城市区域品牌和陶瓷企业产品品牌实现了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