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被誉为“南国陶都”,建筑陶瓷早已发展成为佛山的一张“名片”。但是,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也成为困扰陶瓷产业继续向前发展的一个瓶颈。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陶瓷制造企业,新明珠陶瓷集团比较早遇到了这样的困境。这家始建于1992年位于佛山市中心的企业,于2008年前后在谋划扩大生产规模时,却面临着土地审批难、环境约束大、劳动力成本高等诸多困境,倒逼之下,新明珠果断做出了“西进”的战略部署,率先把厂房转移到三水、高要等地。截至目前,新明珠的生产厂房几乎全部搬离了佛山城区,总部只留下了研发、仓储、销售等机构,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产业转移是市场倒逼和政府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如新明珠集团负责人所言,“企业危急中的决策与政府的‘双转移’政策不谋而合。”
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必须要走过的阶段,也是经济学中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必然要求。自2008年我省启动“双转移”战略以来,经过4年多的实践探索,产业转移的促进作用日益彰显,传统产业通过集群发展、品牌提升、科技创新等手段加速升级,而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端化产业日趋成熟,既推动了珠三角地区的提升发展,又推动了我省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跨越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科学发展新路子。
珠三角地区经过30年发展,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协调、环境资源压力加剧、土地瓶颈制约突出、社会管理压力加大及人口结构素质不够优化等问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逐步进入到衰退阶段。珠三角要想在未来30年继续保持领先发展势头,就必须积极推进产业转移,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同时,我省还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考验,“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穷困地区具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通过承接珠三角转移出来的产业,改变了过去以农业和种养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提升了工业的产值和比重,促进了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过4年多产业转移实践,我省的产业结构布局明显优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进展,经济竞争力得到提升,有效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经济滑坡的风险,打通了内外向并重、创新驱动、多极联动的经济发展通道。同时,既“转”出了一支闯劲足、知识新、善发展的优秀干部队伍,又“转”出了一批有素质、有眼光、敢创新的本土企业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产业转移并不是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也不是简单地将企业转移到生产要素成本低的地区,而是在全新的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更加注重节能减排以减少环境污染,从而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新明珠转移到高要市的生产基地,大都建立了全新的生产线,普遍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并且持续推进环境保护,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为共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表率,并被高要市委书记誉为“高要企业的榜样”。与此同时,新明珠佛山“总部经济”重点做研发设计,企业每年拿出3%的利润用于研发,研发部门光年终奖金就高达3000万,力求发展成为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从而成功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并带动整个陶瓷行业以及佛山市的转型升级。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和产业转移的双重“洗礼”之后,佛山陶瓷产业化危为机,主动创新改革,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也为我省的产业转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当前,产业转移的示范效应已经显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转移,我省实现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也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