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国内动态>>卫浴陶瓷>>|
职业化管理与企业传承问题成陶瓷卫浴行业新困局

发布:2012-10-22 10:31:51  来源: 陶瓷信息 [字体: ]

2012年,对行业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年,年终将至,各企业都在盘点这一年的得与失,并思考2013年的发展战略。回顾这一年的发展,行业虽然面临国内调控加剧、国外出口受阻的双重压力,但行业整体经营能力和竞争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技术与装备水平和产能技术含量的提升。思考今年的市场,布局明年的策略,陶瓷行业的困局在哪?是产品问题,还是技术问题,这虽然是目前行业发展的一大难点,但陶瓷行业的新困局,并非是产品的创新力不足,中国陶瓷消费产品目前是功能过剩,围绕现有产品提升质量、延续其生命力足疑;也并非需求不够,中国还处在高速发展期,城市化进城刚处于起步阶段,需求规模还是比较可观,按去年销售量50%的需求计算,也近40亿平方,只要做好计划,每个品牌都有成长的空间,目前的新困局是职业化管理和传承问题。

  管理机制,决定经营质量与优势能否延续

  纵观陶业发展历程,虽然一度繁荣、规模成倍扩张,但经营的质量却不高的。在生产上,大多依靠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换取成本优势,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以及精细化管理溃乏,造成人均产出和效能低下,这是行业制造上的弊病。在销售环节上,采用的是传统的“高投入、高定价、高费用”的运营模式,过程成本过高、流通环节过长、渠道内利益分配不均衡,只能是在量上的扩张,在质上经营提升不太明显,规模效应难体现,这就是销售增长、利润下降的现实与根源。有人说陶瓷行业是传统产业,还有人称其为夕阳产业,行业领导基本不太认同这种观点,无论是从盈利水平,还是从需求角度来看,陶瓷行业的替代性不强,未来的陶瓷产业只要从产品外延和管理内涵上下功夫,这个行业还是具有持续生命力的。

  从行业品牌成长历程来看,其创立之初大多是品类专业化发展,通过专业化创业快速形成消费者识别、建立品牌和经营优势,最后随规模和经营野心的扩大,才走向多品类经营之路。多品类经营本是一种企业扩张战略,是件好事,可是大多企业多品类经营之后,难坚持原有的专业化优势,最终每个品类都成为潮流的跟随者,再加上行业经营管理上的不系统、不完善,这类品牌难成行业的高质量品牌,这就是目前行业有牌无品的现状。有人说行业不会出现兼并潮,其依据是陶瓷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这只是基于目前的现状和技术水平的条件下作出的判断,带有很大的个人主观性,只要有利益一切皆有可能,只就陶瓷行业现在不具有兼并的管理条件,当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程时,必然走向兼并和专业化分工之路。

  也有人说陶瓷行业即将进入发展的拐点,我和很多专家级人士交流,他们普遍认为为时尚早,不过有一点是被公认的规律,即行业企业未来发展将遵循以下几条规律:

  一、坚持专业化基础上的发展路线,无论是单品类经营,还是多品类领域发展,都应该坚持专业化,在单品类做强的情况下做到综合经营。专业化是一种精神,并非是所说的单一品类经营,这才是核心,我们谈到专业化,有时在理解上有很大的偏差,认为专业化就是单品类、差异化经营,对品牌经营来说,专业化精神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只有成为品类代表,才具有可识别性。

  二是坚持客户价值,在尊重客户诉求的基础上而发展,行业发展经历了工厂时代、时场时代,必然向心智时代发展,也就是所说的买方市场,心智中有什么,客户就会买什么,这就是国际性品牌和普通品牌的差异,消费者心智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三是职业化管理下的文化经营,产业的成本和环保压力在增加、产品利润在下滑,成本上涨和利润下滑达到一定阶段或交叉点时,迫使企业进行管理上的升级和文化的塑造,由产品盈利向品牌盈利过渡,由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型,这一切都建立在职业化的基础之上。

  四是坚持产品品质,产品品质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也是顾客需求的最原始冲动,品牌只有理念和设计不同,不应存在质量上的差异,都应该保障优秀的品质,这是经营的基础。

  五是专业化分工,行业寡头和并购潮出现、制造品牌与流通品牌共存,行业利润再分配,行业不久将会出现专业的制造商、流通商、设计机构、研发机构等专业化公司,只有专业化的分工才能使资配置达到最优化,企业的经营成本才能真正下降,消费才会回归理性。

 陶瓷企业,需要管理上的升级

  当今的陶瓷行业今非昔比,与国际品牌在制造上的差距在缩小,尤其是意大利放开技术和设备壁垒之后。目前存在的差距是老板经营企业的价值、产业的文化底蕴、设计的前瞻性、管理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发与储备。这主要是战略和企业的坚守决定的,进而影响企业管理和商业模式。企业要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就必须解决软件上的问题,所以行业必须解决管理模式、发展和商业模式的问题,从无形资产上思考企业的发展,让无形资产发挥效能,在产品经营利润日益下降的今天,依靠无形资产的附加值提升经营的利润,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解决公司的管理模式问题,发挥职业的力量。

  谈到企业的管理,这是自2008年之后企业逐步面临与迫切的需求。一方面是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让企业生存空间在压缩,机会在减少,迫使企业走强品牌之路,提升经营质量,淘汰落后产能以及粗放式经营。另一方面是行业的逐步成熟以及消费的理性回归,使企业由产品经营转向品牌经营,经营模式的转变迫使企业升级,管理将成为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而陶瓷企业长期以来重销售轻管理、重产品轻人才的习惯,注定了在管理上的薄弱和人才的匮乏,目前面临的问题:一是缺乏管理体系,二是缺乏人才梯队,三是缺乏价值和活力。综观行业的创业者,大致是二类人,一类是营销出身,另一类是技术出身。营销出身的老板具有高市场敏感度和高决策力,多采取的是进攻型策略和营销拉动策略,技术出身的老板具有高产品创新力和严谨性,多采取的是防守型策略和内部推动策略。在二类老板中都不乏成功的先例和行业领袖,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在管理超出个人半径之外,又没有团队和管理体系作补充的情况下,对企业来说将面临新的挑战,这也是近二年企业迫切需要加强管理的根本所在。

职业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企业加强管理提升效益和经营质量是发展的必然,无论是传统的管理,还是现代化的管理都是如此。而且无论采取哪一种管理模式,只要管理做细了都会取得好的效果,但是现在的陶瓷企业加强管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尤其是长远发展的问题。现在的陶企发展基本上是由第一代领导或创业者的主导,更多的是靠领导者个人的魅力影响公司的成长,而第一代领导者又是稀缺资源,随着年岁增长和精力的分散,需要第二代领导者承担公司的发展重任,现在基本上没有人能超越第一代领导者,因此就必须有一个团队来承担这一重任,这就是陶瓷企业的管理之路——职业化。

  职业化管理,不仅能解决管理的问题,还能解决人才和分配的问题,这也是企业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陶瓷企业的劳动关系大多还停留在雇用关系之上,包括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在激励上也是业绩导向,员工做多少事,老板就给多少钱,这种劳动和分配关系,在企业成立之初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模式,但当企业进入成长期之后就会存在很大的弊端,雇用双方的矛盾也开始凸显,很多企业希望通过文化弥补分配上的不足,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不会太,主要是企业对文化的认知和做法存在一些不足。文化是企业日积月累的总结,是在企业经营中做出来的让员工亲身感知和享受到的东西,最后经加工提炼成理念和口号,并非策划出来的标语。现在企业做文化更多的停留在口号上,这不叫文化,也形不成文化,最多是对员工的一种约束,起不到激励作用。理想

  职业化管理的前提是对价值的认同和尊重,没有价值的认同和尊重谈不上职业化管理。首先是对价值的认同,尤其是在员工价值趋向多元化的今天和未来,如何能把员工价值观统一起来是老板最大的能力,对一个成熟的企业来说,员工价值的统一是管理的基础。作为一个职业人首要的是认同你的企业,不要整天这山望着那山高,只有价值的统一才有成长的空间,一个超级经理人“不是想法证明领导说的是错的,而是要想法把领导说的做对”,陶瓷行业不缺经理,但严重缺职业经理。其次是尊重价值和职业,老板先要认同并尊重职业人的价值所在,现在不是当年创业的年代,那时机会多、没有知识也能成就今天的,你们的成功不具有可复制性,今天必须尊重知识和职业,因为只有知识和职业才具有可复印性。辉煌

 职业化管理,要解决职业化思想和人才问题

  要解决职业管理中人的问题,表面上人很容易,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意挖人,其实有用人的还真不好解决,行业几十年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空降人员还真没有几个成功的。其原因:一是老板的期望过高,而且短期行为过重,既然是高薪聘用,一定希望双倍产出,而一个新人到一个新的公司没有一年半载是不可能出业绩的,可是有多少老板有这个耐性啊!所以很多空降职业经理都过不了老板"利益"这一关;二是空降人员本身不够适从。空降一般都是从大平台降到小平台或比自己差的平台,这样的公司肯定存在很多问题或不如原平台的做法,新人上任不是先适应再调整,更多的是模式嫁接,而小平台是没有资源匹配或管理平台的,最终造成内部大乱,效果和业绩还不如从前,老板不得不回归原有做法;三是关系圈难破,新人游离在圈外。任何一个团队都是一个利益平衡圈,一个新人要想融入一个团队必须先破再立,否则必将被淘汰。而打破原有关系圈则是一件难事,需要新人具有不同寻常的策略,如果进不了这个圈就会受团队排挤,出于自己的利益团队不希望领导级的新人加入,心态好的员工不支持不反对,心态不好的就让你做不成,由此新人想出成绩好难。鉴于以上原因空降的成功率就不会高,只有实现职业化才能解决以上问题。

  既然空降人才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就应该自行培养人才,而珠三角企业普遍存在"缺乏人本关怀"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上投入不足,这一点长三角做的比较好。在人才上,珠三角个人单打独斗能力较强,长三角则以团队和综合能力见长;珠三角靠能人,长三角靠体系,能人是稀缺资源不具有复制和再生性,体系则可以无限复制和传承,这也是两地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和经营稳健程度不同的原因,今天的长三角在这方面明显优于珠三角,作为珠三角的陶瓷产业也摆脱不了区域经济模式的影响,能人经济或能人效应是成长的基础,这种过分依靠人的管理模式受到很大的经营局限性。在人才培养上,首先要有战略定位,把人才看到企业的资产和核心竞争力;其次是人才战略得到老板的认可和重视,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现在的陶瓷企业大多仍是个人企业,老板决定企业的一切;再是要有培养机制,让员工能够系统成长,储备干部、师徒制和岗位轮训在外资企业较为常用,陶瓷企业不仿可以尝试,但没有机制的保障,很难实现,尤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企业;最后还要有培养组织保障。

  陶瓷行业要想摆脱人的制约,必须建体系,让人适应体系,不是因人改变体系,加强体系的稳定性。建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见效慢,很多人没有这种耐性,可是在竞争日益激励的今天,缺乏管理体系己经制约了企业的成长。建体系的关键取决于企业的资本层,尤其是资本层和管理层不分的行业,这也决定企业的发展模式。陶瓷行业基本是老板制,大多是为赚钱而经营,缺乏一种企业家精神,所以在体系建设上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而一些企业己意识到这种模式的缺陷,老板基本完成自身转型,由企业主向企业家转变,这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未来的行业必须成为他们的天下 。品牌

  无论是员工,还是老板都需要有一种职业精神,这是实现职业化的前提。职业化精神虽不是与生俱来,但一定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行业目前谈职业化精神还为时尚早,还处在职业化精神的培育期。员工的职业化精神来源于老板的企业家精神,所以企业不同员工的职业化精神也不同。一个优秀的老板一定是个优秀的企业家,他很会为员工培养职业领袖,通过职业领袖打造职业团队、放大管理半径和打造企业文化。企业员工层级不同,需求、贡献和管理也不同,基层人员靠制度和薪酬,管理和职能人员靠团队和绩效,中高层人员靠精神(文化)和激励。

职业化基础上的传承,是传承的方向

  行业发展三十余年,优秀企业的老板都近五十,或者更长,拼搏能到几时,取决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承担大工作强的能力在下降,未来肯定需要一个人来承担起企业的重任。是谁能承担起如此重任?不得不引起老板们的思考,也让老板们头痛,这就是企业的传承问题。传给子女,不说能力问题,他们是否有兴趣,尤其对富二代来说;传给职业经理人,违背中国千年传承文化和企业主的意愿,这对职业经理人也是重大考验,能否从单纯经营管理转向资本主导的经营是一大转变。

  企业的传承是一个老命题,而且也是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传承大致分为资本传承和管理权限传承二方面,企业最主要的还是管理上的传承,也是老板愿意做的事情,至于资本传承就看老板个人对企业的定位。在管理传承上,无论是传给子女,还是传给职业经理人,都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坚守这份事业。企业要进行传承,必须要完成职业化管理,否则传统会出问题。有需要传承的老板,现在就要开始内部职业化管理的思考,到传承时才能顺理成章,以减少企业经营的风险。

  职业化管理和企业传承己成为行业迫在眉睫的问题,成为行业再次腾飞的关键所在,企业该何去何从,考验的是老板的智慧和决策力。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