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算德化瓷雕人中的一个“另类”吧,年轻时叛逆,最后还是背负上了技艺传承的使命。我家是瓷雕世家,父亲苏玉峰是清末老字号“蕴玉”第三代传人,我算是第四代。当时他希望我传承这样的技艺,我不喜欢,后来随着陶瓷越来越工业化、产业化,很多同龄人都去办企业当老板,生产日用瓷赚大钱去了,我却喜欢上瓷雕,还去了专业美院专门学习雕塑,可能我潜意识里不想这样的技艺被社会所忽视,甚至失传。
一句话概括,瓷塑是我的生命,茶是我的小情人。我先后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和清华工艺美术学院学习过,也得到国内一些著名雕塑家的指导。混出点小名气后,开始按自己的想法创作,也拿了几个奖。总之,泥巴的世界给我一种率真的感觉,我可以在这世界里放浪形骸,表达我的一些想法,对人性对社会的思考。我16岁开始玩泥巴,纯粹就是喜欢,现在别人问我最得意的代表作是什么,我没法说,只是按我的想法去创作喜欢的东西。比如对于人物的表现,就是一个动态和表情,强调的是一个气味性的东西。至于它像不像不重要,只要你觉得它传神,有点意思,就足够了。我之前做了一个《水浒》系列的作品,算是对传统水浒形象的颠覆,因为我不会按照认定的形象做,人家说李逵是怎样,我脑子里不一定是那样子。小时候看水浒,羡慕的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兄弟情义,现在看水浒,发现不是小时候想象的那种英雄形象,它里面有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我就有一个冲动,想把它用瓷塑表现出来。我创作的水浒人物有的弯腰驼背、有的线条夸张、表情狡诈,和大家传统理解的梁山好汉很不一样。我的另外一个系列《误读水浒》表达的意思更明白,通常是一大一小,相关联的俩人物雕一起,如创作宋青,我就把宋江跟他弄一块儿,在作品底座给了句旁白:“我哥是宋江”。蔡庆,我先引用该人物一句话:“哥,你的刀钝了。”然后在底座旁白:“是啊!刀钝了,人老了,该找个好地方养老了,刚好出了卢俊义这档事,名利双收,就势上梁山,真聪明”。又如急先锋索超,我配上一句“不是我急,是大哥逼得急。”
我觉得,瓷塑方面,我们传承的只是技法、技艺,精神的传承却是最关键的。德化陶瓷的精神,我觉得应该是源自德化明代瓷圣何朝宗,是一种博爱、包容的精神,这是我们应该传承并发扬的。个人认为,我们在传承的基础上要做当下事,所做的东西要跟当下时代背景融合起来,用传统手法来表现当时当代的感触,就是百年以后,我们的东西有这个时代的痕迹在。在我看来,就是传承过程中要继承传统,更要融入新的东西,推陈出新,才能不断发展。
时常有人问,你这样按照自己想法做瓷塑,东西卖得出去,好卖吗?我的回答是有的好卖,有的不好卖,毕竟市场化、商业化的东西跟我想做的不一样。我觉得,现在什么都跟商业挂一起,等你把持不住,就会从艺术领域消失,投入到商业化的浪潮。就我那个时代,同一批的人,现在很多人都从艺术领域“转型”了。我现在分两个部分做,做自己喜欢的一块,另一块也做传统形象的瓷塑,比如宗教系列、敦煌系列、生肖系列等,只是为了迎合市场。
至于技艺传承方面,虽然目前德化瓷雕年轻的继承人越来越少,但我并不强迫人继承,目前也收了几个学生,我希望这些对瓷雕真正感兴趣的人来继承自己的技艺,弘扬德化的瓷雕艺术。
苏珠庄:福建省德化县人,蕴玉第四代传人、中国陶瓷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现任福建省德化蕴玉陶瓷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并任德化县陶瓷技术学院雕塑讲师。其承袭祖传艺风,作品融汇古今,造型趣韵生动,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