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卫兵表示,这一结果对佛山主打欧盟市场的外贸企业以及马赛克行业冲击最大,不少陶瓷企业将彻底退出欧盟市场。保守估计,今年佛山陶瓷对欧盟出口同比降幅可能达到50%,可能有15%的企业将面临关闭,影响从业人员几万人。
企业商讨应对之策2010年5月,代表欧方生产企业利益的欧洲瓷砖生产商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瓷砖采取反倾销措施。这些企业声称,对比美国市场上的价格,中国瓷砖在欧洲市场上的售价过低,导致其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大增,对欧洲同类厂商造成不利影响。
6月19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正式立案,提出对中国陶瓷企业课以高达430.5%的惩罚性关税。
在“生死大考”面前,中国陶瓷企业主动“抱团”,积极应对这起中国陶瓷业有史以来最大宗的反倾销调查案。6月22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和相关企业齐聚广东佛山,共同商讨参与问卷调查等应对事宜。此后几经谈判,欧盟征收税率逐渐降低。
蓝卫兵说,目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在和企业商讨采取非常应急措施,接下来将与中国五矿商会一起,与欧盟进行更多层面的协商与接触,希望化解这次反倾销危机。
知名反倾销律师张振安表示,下一步关键是要打好行业无损害抗辩工作、听证会等。同时,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与相关律师机构也达成共识共同面对,有决心和信心打赢这场影响范围最广的对华反倾销战役。
以欧盟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佛山市雅士高夫陶瓷有限公司属于合作但没被抽中的企业,税率为32.3%。公司董事长陈彦斌表示,除了第一时间作出应对,积极参与问卷调查外,企业已经引进法国、韩国的战略投资者,三方成立控股公司共同经营雅士高夫品牌,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规避欧盟反倾销带来的冲击。
“通过韩国、法国等战略合作伙伴,我们可以实现‘曲线’出口的目标。”陈彦斌表示。同时,该公司正在国外商谈并购企业,期望将生产基地落户欧盟地区,并正在欧盟地区注册商标,希望以此化解危机。
当前关键是企业尽快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更多市场渠道分散市场风险,蓝卫兵说,另外,欧盟市场上的中国陶瓷产品价格不低,经销商利润较高,企业可以尝试与之协商,提高订价减少损失。
内外压力倒逼转型据了解,欧盟此次反倾销立案已是中国陶瓷10年内遭遇的第6次反倾销调查。从2001年以来,特别是2008年连续遭遇来自印度、墨西哥、菲律宾、埃及、厄瓜多尔等国的反倾销措施,部分国家的反倾销税率更是高达200%以上。
大量的反倾销措施严重影响了我国陶瓷产品的出口。2005年韩国对我国出口瓷砖反倾销立案调查之后,仅广东一省,当年1—11月对韩瓷砖出口总面积和价值分别同比下降34%和26%,其中釉面砖出口总面积下降36%。
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抬头之外,陶瓷行业长期以来的低成本扩张、低价竞争策略也是频繁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与此同时,国内日益收紧的信贷政策、节节攀升的油价,楼市限购政策以及人民币升值等,都将对陶瓷企业形成自金融危机以后的又一次重大考验。
“佛山陶瓷企业的销售布局,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这些城市又是楼市限购政策的重点区域,半年之后影响就将凸显。”一位不愿具名的佛山陶瓷业内人士表示,同时现在油价持续高企,陶瓷行业的生产及物流成本已增加5%至10%,这对于一些靠“薄利多销”维系生存的中小陶瓷企业来说,已经吃不消。
“价格战绝非长久之计。”蓝卫兵表示,这既消耗了大量的宝贵资源,也容易被贴上低价“倾销”标签,成为别人攻击的靶子,如果再延续这种状况将把整个行业逼进“死胡同”。
陶瓷企业应该把此次反倾销看作是倒逼机制,借此推动全行业尽快转入新一轮产业升级。
记者了解到,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曾提出建议,国家采取出口退税率调整等一系列政策限制陶瓷产品低价出口。张振安认为,提高自身陶瓷的科技含量,积极应对反倾销案件,科学合理地规避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成为我国陶瓷行业出口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陈彦斌认为,陶瓷企业要及早加快行业的有效转型,形成低碳陶瓷体系;大力发展新材料和高技术陶瓷,形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高技术陶瓷产业集群,实现传统陶瓷产业的升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