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五大名窑”之一,迄今尚未发现窑址,是专供宋朝官僚阶层及大内用瓷的名窑。又分为“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公元1127年,宋室南迁临安(今杭州)后,为了满足宫廷和达官贵人的用瓷需要,先后建立了修内司官窑和效坛官窑。历代对官窑评价很高,清代陈浏在《陶雅》中赞美道:“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有识之者。”
北宋官窑创建于大观元年,烧制瓷的时间很短。胎骨与汝瓷极似,精细坚密,分为深、浅灰色。釉面光润,釉下并有一层深酱色“护胎釉”。
南宋官窑,制品造型端庄,线条挺健,釉色有粉青、月白、油灰和米黄等多种,以粉青为上,浑厚滋润,如玉似冰。其釉面上布满纹片,这种釉面裂纹原是瓷器上的一种缺陷,后却成为别具一格的装饰方法,因而名噪一时。纹片形状有冰裂纹、流水纹、鱼子纹、百圾碎等,以冰裂鳝血纹为上,梅花片、墨纹片次之。这种瓷器的底足部为铁褐色,口部隐呈紫色,称为“紫口铁足”。典型的官瓷,坯体的厚度仅为釉层的三分之一左右,坯薄釉厚。釉层中还攒聚着无数微小如珠的气泡,行家称之为“聚沫攒珠”,这是鉴别南宋官窑的重要特征之一。
官窑器物除了碗、盘、瓶、洗、炉外,仿商、周、秦、汉铜器及玉器者甚多,这是受北宋徽宗提倡的仿古复古风气的影响。这类仿古器物是宫廷的陈设和观赏品。
由于修内司官窑迄今尚未发现窑址,有的古陶瓷学家认为,传世哥窑就是南宋修内司官窑产品,这一论断有待于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