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份,国内出口总量出现了自2009年12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下降0.5%。与国家出口总量下滑一样,国内陶瓷产品出口也随之下降。同样,1月份的佛山产区陶瓷出口同比下降了10.9%,虽然1月受春节假期和外部需求减少的双重影响,但这似乎也预示着2012年佛山产区陶瓷出口严峻形势已初见端倪。
回顾今年 看清形势
日前,在本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建陶产业进出口论坛上,佛山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政策法规科科长张玲公布一组海关统计的佛山市今年1至10月份建筑陶瓷6907、6908项下瓷砖的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金额22.35亿美元,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值4.4%,同比增长6.2%,高于同期全市出口总值增幅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金额22.3亿美元,占同期全市出口总值6.9%,同比增长6.1%,高于同期全市出口总值增幅0.8个百分点。进口金额465.7万美元,占同期全市进口总值0.03%,同比增长71.2%,大幅高于同期全市进口总值降幅2.3%。
从出口市场看,今年1至10月佛山市瓷砖出口的国家或地区大概有195个,出口额前10位的国家或地区依次排序是沙特阿拉伯(1.46亿美元,增长7.3%)、泰国(1.33亿美元,增长13.7%)、巴西(1.25亿美元,增长37%)、印度(1.2亿美元,大幅下降22%)、欧盟(1.12亿美元,欧盟可能受反倾销影响下滑得比较厉害,为31.8%),以上地区均是出口金额超过1亿美元。
张玲认为,当前,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佛山市1至10月份陶瓷进出口增长4.7%,实属不易。从8月份开始呈下降趋势,到11月份仍是负增长,估计今年佛山市陶瓷进出口情况在持平的边缘徘徊,也有可能是负增长。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这也许是佛山市乃至全国在产业转型、经济转变发展方向上必须经历的阵痛。所以,还需理性看待进出口的下降现象。但是作为政府还是鼓励企业在产品的技术创新上多下功夫,避免同质化,多开发一些高附加值、有差异化的产品。同时,要从品牌的质量、服务上提高企业的经营之道。
内外夹击 备受煎熬
纵使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陶瓷科所提供的关于2012年上半年经该局出口陶瓷的数据仍较乐观,出口的陶瓷产品同比增长13.23%,出口货值同比增长23.25%,但一到下半年,佛山的陶瓷出口形势急转直下,而且低迷不振。一方面,陶瓷出口反倾销和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利润的压缩以及出口商品本身的附加值问题成为佛山陶瓷出口的最大障碍。另一方面,欧美经济持续低迷,使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在不断增强。
今年,我国在国外传统市场的陶瓷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海关总署出口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陶瓷对欧盟出口额同比下降29.26%。而作为主要出口欧洲市场的佛山产区也是备受打击,下滑31.8%。从下半年秋季广交会的数据结果明显看出,与会人数比第111届同期减少10.26%。展会上,陶瓷企业所接订单明显减少且多呈小单化、短期化,占据佛山陶瓷出口较大份额的欧洲市场,其订单成交额下降了23.1%。在反映占据陶瓷出口中较大份额的欧洲市场非常惨淡的同时,也体现出比其他产区更依赖出口的佛山陶企正面临巨大压力。
总而言之,在国内,受生产成本上升因素的影响,陶瓷出口企业的产品成本增加,其出口产品价格被迫调高。国外方面,由于相继遭到东南亚、韩国、欧盟、南美等国家地区的反倾销调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等因素的影响,陶瓷出口企业的价格优势也被削弱,陶瓷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减少。其中,佛山产区陶瓷出口企业深受影响,其综合效益有所下滑,发展信心严重受挫,一些企业的生产规模甚至比正常年份缩小1/3左右,与整个中国陶瓷出口的现状一样,比往年提早进入冬天。据了解,以往陶瓷企业通常会在春节前15至20天停窑进行相关检修。然而,今年的停窑比以往都来得文章出处是华夏陶瓷网早一些,规模更大。据佛山陶瓷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10月底就开始有部分陶企停窑,目前佛山停窑的企业已达到50%以上。
业内人士曾表示,佛山陶瓷企业对外出口业务一般赚3至4个点,品牌企业可达7至8个点。而现在反倾销税的增收、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及人工成本、租金的上升,使得本来出口仅赚3至4个点的企业更加无利可图。
更加紧迫的是,佛山产区除了和国内其他产区一样,受制于反倾销、中东和非洲局势动荡、人民币升值这三座大山的重压,其市场份额还被国内其他产区抢占,令其雪上加霜。比如,随着产能不断扩大,江西建陶企业纷纷把出口作为分化产能、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主要途径,以此实现企业在经济低迷、房市不振大环境下的营销突破。目前,高安陶瓷主要出口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同时,高安政府正在组织陶瓷企业参加4月份在俄罗斯举办的建材展,以扶持企业走出去。
2012年PK 2008年是好?是坏?
虽然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在内销不景气的情况下,佛山产区陶瓷出口在逆势中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从整年来看,陶瓷行业部分出口企业开工不足,部分品牌企业销售均同比下降,总体而言不容乐观,这无不让业内人士联想到“同命相连”的2008年。一时间,悲观论调四起,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陶瓷行业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艰难。
回顾2008年下半年,百年一遇的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波及全球。当时,中国陶瓷出口量下降成必然趋势。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来自我国的陶瓷产品有强制性认证要求,或是陶瓷性能方面的特殊要求。另外,陶企还面临融资困难。据了解,当时佛山大约有100条生产线停产。此外,在内销也呈下降趋势的情形下,迫使更多内销型企业转而到国际市场寻求买家,从而使出口竞争日趋白热化,无序性大增,最终严重影响陶瓷出口市场。
据佛山检验检疫局统计,当年1至10月份出口陶瓷数量比去年同期降低8.7个百分点,出口额仅为10.8亿美元。而一贯活跃的10月份,其出口量竟下降10.2%,出口额下降22.1%,出现罕见的“量值双降”。如果从1至10月份的出口额方面比较的话,今年佛山产区的出口值22.3亿美元,远超2008年的10.8亿美元。可见,相比2008年,今年的出口形势未必那么坏。
总结过去 展望未来
陶瓷企业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严重,现如今国外市场消化“不良”,如何扭转形势迎难而上,成为2013年陶瓷行业的主旋律。佛山产区作为陶瓷出口重地,更是亟待转势谋变。
据分析,2013年,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针对我国陶瓷砖产品出口的反倾销还会频繁出现,国内不可避免的通胀加剧或将导致陶瓷制品成本价格上涨等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应对危机调整策略,成为各大陶瓷出口企业需研究的课题。
众所周知,我国瓷砖出口量全球第一,但出口总额第一却是意大利,这说明我国重量不重质,产品仍停留在低端供应。所以,在加强海外营销方面,对于以佛山产区为代表的陶瓷出口企业来说至关重要。需加大力度自创品牌,而不是把心思放在如何追求极低的利润上。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理念,脚踏实地地走好从劣到优、从制造到创造、从产品到品牌的历程。
今年,从欧盟施行高达73%税率的反倾销税,到韩国反倾销税率9.14%上调至29.41%,中国陶瓷业正面临史上最大的反倾销调查大潮,范围也从欧盟开始波及到更多的国家。追根究底,还是源自未建立合理的市场预警机制。所以,在来年,这项工作也是重中之重。
自金融海啸以来,随着能源成本的增加,佛山不少陶瓷企业不堪重负,纷纷倒闭,以及近年来反倾销案频频发生,究其原因还是同质化现象严重以及压价行为愈演愈烈。因此,正如张玲所强调的,企业必须走产品差异化之路,在对外竞争中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