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化月记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凝聚国际目光 (张九强 摄)
核心提示
在今年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市将致力打造文化强市,发挥泉州传统文化优势,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几年来,我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也在不断建言献策,如何进一步壮大文化产业,更好地把文化优势转化为文化生产力。
在今年两会期间,市文广新局通过加强文化产业宣传报道,旨在力促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
项目带动助推产业发展
项目带动,跨越发展。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大项目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受到瞩目。两个多月前,第五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成功举行,我市精心组织了一批项目参会并签订了14亿元大单,满载而归,项目进展顺利,部分项目超速完成任务。
如何让这些项目尽快落地,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备受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本届文博会刚刚落下帷幕,按照市领导批示要求,对项目落地跟踪,泉州市文广新局领导就带队赴各县(市、区)了解各签约项目的进展情况,与各县(市、区)文体新局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石狮市星·期·yi服饰创意博览园是本届文博会签订的最大项目,这个总投资达2.5亿元的项目签约后,石狮市按项目总体部署和部门分工,全力推动项目落地。目前,该园已完成项目总体规划设计,并全面动工改造建设,争取2013年4月前开园,2013年底全面投入运营。该项目以“产业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为三大功能板块,力争打造中国设计师的创业基地和石狮服饰产业升级的原动力文化中心。目前已有金融、教育、时尚传播等行业30多家和博览园达成初步意向合作。
泉州文化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瞩目。德化县在本届文博会上的签约项目为月记窑国际陶瓷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是在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月记窑陶瓷文化创意中心有限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初步规划征地300亩用于建设月记窑国际陶瓷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预计总投入2亿元。首期投入2000万元用于建设知名陶艺家工作室、工业设计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城市陶艺体验中心,以及为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和工业设计中心等,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月记窑城市陶艺体验中心和月记窑作品展厅,并在德化县陶瓷街设立了产品销售平台(德化体验店)。此前,该园已经吸引了众多国际艺术家前来交流,再创泉州陶瓷文化对外交流的辉煌历史。
创意不仅引领产业发展,还改变市民休闲生活。在现场完成签约投资额1亿元的泉州万达电影城有限公司和泉州大歌星餐饮娱乐有限公司合作的《万达广场娱乐新风尚》项目。合作开发泉州休闲娱乐新模式,利用万达品牌优势,打造泉州新娱乐。两家企业采取互利互惠合作方式运营,带给广大市民的是更多的实惠和休闲娱乐的新去处。
在本届文博会上签约的大部分都是文化产业核心层的项目,个个都是大创意,其他项目进展也十分顺利。晋江市洪山文创园上个月底举行隆重的开园仪式系列活动,包括开园仪式、工业设计高峰论坛、6家企业改造集体启动仪式等,该项目将逐步打造成为晋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先行区、试验区和示范区。位于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的门里集团泉州博物馆的装修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预计今年上半年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将成为我市目前唯一的大型私人公益博物馆。泉州春生堂酒文化创意园建设进展顺利,目前科研楼、原材料库、成品库等已经建成,建成后将成为集文化体验、康体养生、产品展示与购物为一体的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2012年12月底,南安市东田镇桃园度假山庄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总投资1.2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将逐步开发建设成为集游、住、娱、购、养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区。
近年来,我市还利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平台,着重推介影视、演艺、新闻出版、动漫网游、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服务等核心层文化产业相对聚集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投资项目,受到各方的瞩目。
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均十分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今后我市还将进一步实施泉州当代艺术馆、领SHOW天地、源和1916、市工艺美术馆、晋江“三创园”、石狮服饰创意园区等项目,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力争较大幅度地提升文化产业在GDP中的占比,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我市大师作品在第五届文博会上备受瞩目 (陈智勇 摄)
文化产业呼唤大师经济
我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阵容不断增强,如何发挥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用,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今年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为,泉州文化产业发展呼唤大师经济。
近年来,大师对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受到我市社会各界的瞩目。泉州市文广新局系统党委书记庄灿霞说,文化产业发展呼唤大师经济,发展大师经济不仅可以迅速提升产业艺术水平,提升文化产业产品价格,还可以对消费群体的引导,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具有很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工艺美术大师对行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大,在近期公布的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我市黄泉福、柯宏荣、郑国明三位大师携手入选,加上此前获评的卢思立,目前我市已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名。卢思立培养了一大批工艺美术大师,现在我市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不少出自他的门下,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被誉为“中国木雕第一人”的黄泉福大师5年前创作的作品非洲黑檀木“清莲观音”,作品价格两万多元。2011年在国际巨星成龙助阵的一场慈善拍卖会上,拍出120万元的高价。柯宏荣创作开发了纤维烧成法、柏纹瓷及白瓷纹片等制作手法,将德化白瓷制作技艺提升到新的高度,带动了整个陶瓷产业的提升与发展。郑国明巧妙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大赛金奖,其中《霸王别姬》被2010年上海世博会评为特别金奖,吸引了国内外对泉州木雕艺术的关注。
而在会场外,我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黄泉福、柯宏荣、郑国明等在辛勤创作的同时,也时刻关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木雕艺术家卢思立谈起我市木雕行业的发展充满了忧患意识,他说几年前中国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来到泉州,想了解我市木偶头雕刻的发展情况,由于我市没有专门的展示平台只能带到老艺人家中参观,这与泉州木偶头雕刻艺术在外的影响力很不相符合。为此,他建言政府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出面协调建立一个泉州工艺美术展示平台,将全市各个门类的工艺美术品集中展示。同时,他建议要复办泉州工艺美术学校,培养专业人才。
木雕艺术家黄泉福说,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大事,我市已形成了石雕、木雕、陶瓷、树脂等享誉海内外的工艺美术品牌。历史上,开放的泉州让我国许多商品从这里走向世界,放眼未来,泉州应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基地,高标准地规划建设好,以此来吸引更多世界关注的目光。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人才培养尤为重要,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加强与国内专业院校合作,也可以扶持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文化产业展中来。
陶瓷艺术家柯宏荣说,陶瓷工艺品只要做精做好,就不怕没有市场。德化白瓷经过数十代上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研发和生产的技术,这里凝聚历代陶瓷艺人的智慧和汗水,树立起了“中国白”的品牌,成为世界白瓷典范。一件好的作品,不仅要有好的材料,更要有好的思想创意和制作工艺,要将陶瓷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创新、设计和生产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有大量的专业人才。
木雕艺术家郑国明从事木雕工艺已经长达40余年,他刚开始学习木雕艺术时完全出于兴趣,当时一放学就跟老艺人学习雕刻,从渔翁、寿星、戏曲人物等方面入手。回顾自己的学艺道路,他认为悟性和勤奋最为重要,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为此,他认为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来学习传统工艺,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工艺美术大师,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据悉,去年惠安县开成职业学校已招收了两个雕刻专业班,人才培养工作已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
泉州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人杰地灵,涌现出一批工艺美术大师和文化名人,今后,我市将进一步鼓励文化艺术创作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创作优秀作品,造就名家大师和文化领军人物,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